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建构地方文化过程中对传统的利用——以七宝老街为例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首先由联合国教科组织提出至今已有十几年的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传统文化的保护并非是原封不动的被留存下来,在许多地方恢复区域性传统文化过程中,不仅仅是对那些已被抛弃、被遗忘的建筑、器物、习俗等等的原貌复原,而是一种创作性的恢复,七宝老街对向世人展示七宝地方特色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及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七宝老街的一些标语、设置,解释在建构地方文化过程中传统是怎样被利用的。
作者
朱超宇
机构地区
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
出处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70-171,共2页
关键词
建构
地方文化
传统的利用
分类号
G12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4
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4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1
吴康.
戏曲文化的空间扩散及其文化区演变——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淮剧为例[J]
.地理研究,2009,28(5):1427-1438.
被引量:40
2
刘晓峰.
节俗如何结构了特殊的文化空间——从端午节俗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谈起[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3):1-6.
被引量:1
3
陈志勤.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以“绍剧”为例[J]
.文化遗产,2009(2):111-116.
被引量:5
4
萧放.
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概念阐释与地方文化传统的重建[J]
.民族艺术,2009(1):6-12.
被引量:37
5
全泰源,黄凤琼,陈玉芳.
以民间信仰为核心的文化空间构建——以花都狮岭盘古文化为例[J]
.文化遗产,2009(1):148-151.
被引量:4
6
俞强.
文化空间与文化资源转换——浙江绍兴水文化旅游发展刍议[J]
.文化艺术研究,2009,2(1):53-58.
被引量:5
7
菅丰,陈志勤.
城市化·现代化所带来的都市民俗文化的扩大与发展——以中国蟋蟀文化为素材[J]
.文化遗产,2008(4):105-111.
被引量:7
8
向云驹.
论“文化空间”[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3):81-88.
被引量:340
9
http://zh.wikipedia.org/zh-cn/%E4%B8%83%E5%AE%9D%E9%95%87 . 2010
被引量:1
10
Kirshenblatt-Gimblett,Barbara."Mistaken Dichotomies."[].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1988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34
1
唐振华.
建国以来淮剧研究状况简述[J]
.艺术探索,2006,20(6):7-8.
被引量:2
2
宋俊华.
遗产学时代的遗产生态[J]
.文化遗产,2008(2):123-127.
被引量:8
3
王康弘,耿侃.
文化信息的空间扩散分析[J]
.人文地理,1998,13(3):54-58.
被引量:23
4
谢俊美.
上海历史上人口的变迁[J]
.社会科学,1980(3):107-113.
被引量:10
5
丁和根.
淮剧的发生及其文化背景——淮剧文化考察之一[J]
.艺术百家,1997,13(2):38-43.
被引量:11
6
张晶.
论文化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主要内容[J]
.人文地理,1997,12(1):43-47.
被引量:26
7
张泉鑫.
斗蟋蟀史话[J]
.农业考古,1989(1):270-272.
被引量:4
8
何亚雩,张铨.
徽剧和淮剧的历史渊源[J]
.艺术百家,1990,6(3):47-48.
被引量:4
9
邓小秋.
淮剧的“东西路”与“南北派”[J]
.艺术百家,1988,4(2):114-117.
被引量:7
10
夏玢.
地理环境对黄梅戏影响的初步研究[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2):107-110.
被引量:16
共引文献
429
1
吴莹.
少数民族搬迁移民的时空重构与文化变迁——基于YQ社区的实证研究[J]
.政治人类学评论,2020(2).
2
曾莉,周慧慧,龚政.
情感治理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空间再造——基于上海市天平社区的实地调查[J]
.中国行政管理,2020,0(1):46-52.
被引量:63
3
李尽沙.
文化空间视角下博物馆公共艺术教育跨媒体机制研究[J]
.艺术管理(中英文),2020(4):93-100.
被引量:3
4
王蕾,许淑淇.
“数融文博秘境”:考古短视频的文化空间建构研究[J]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3(4):39-51.
5
吴雨川,高丽华,林佳茗,李心诺,袁习羽.
城市文化空间沉浸式体验建构维度研究——以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为例[J]
.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36(5):59-61.
被引量:1
6
毛娟,雷绍湖.
“空间转向”与当代“文化空间”的重构[J]
.文化研究,2020(4):107-120.
被引量:1
7
康逸,马成俊.
空间、权力与精神形塑——基于西宁市乐家湾镇早市的研究[J]
.青藏高原论坛,2023,11(3):49-55.
8
齐崇文.
文化遗产安全法治体系建构:理念更新与制度优化[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23,33(2):44-63.
9
巴浩冉.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J]
.满族研究,2023(3):112-116.
10
沈瑶,徐诗卉.
基于地域识别性视角的非遗文化空间构建策略研究——以长沙湘江古镇群等为例[J]
.建筑学报,2019,0(S01):70-74.
被引量:15
1
谢骐鸿.
布鞋里的中国文化[J]
.作文与考试(小学版),2014,0(12):43-43.
2
谢骐鸿.
布鞋里的中国文化[J]
.中文自修,2015,0(14):7-8.
3
王长坤,鲁宽民,尹洁.
试论三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7(3):1-3.
被引量:2
4
闵行.
甘浙沪皮影戏汇聚闵行七宝[J]
.上海文化年鉴,2009(1):33-34.
5
璩墨熙,段炼.
皮影人生——上海七宝民间艺人访谈录[J]
.史林,2006(B04):30-34.
被引量:2
6
司全胜.
论河洛文化的中心性[J]
.山花(下半月),2012(7):159-160.
7
白化文.
七宝与八吉祥[J]
.佛教文化,2016,0(3):124-125.
8
石宪.
“日本的景泰蓝” 七宝烧珍品赏析[J]
.东方收藏,2011(6):43-44.
被引量:1
9
宋治梅.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七宝镇“七宝”[J]
.消费导刊,2009,0(9):205-205.
10
孟凡英,孟欣.
褐煤利用的新技术[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33-33.
被引量:1
大舞台
201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