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福建茶叶》
2000年第1期38-39,共2页
Tea in Fujian
参考文献8
-
1彭毅华.论我市有机茶的生产与开发[J].茶叶通讯,1999(1):42-43. 被引量:1
-
2粟本文.茶树生态栽培生理生态效应研究进展[J].茶叶通讯,1998(3):29-33. 被引量:8
-
3周光召,朱光亚主编..共同走向科学 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545.
-
4王伟编..生态农业的希望 EM[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128.
-
5鲁明中,陈年春著..农药生态学[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3:282.
-
6诸大建等编著..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上海[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7:316.
-
7陈文怀.中国茶树区划.中国农作物种植区划论文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193-206. 被引量:2
-
8黄寿波,范兴海,傅懋毅,傅金和.试论生态茶园建设的若干问题[J].茶叶,1997,23(2):23-27. 被引量:19
二级参考文献35
-
1谢庆梓.建设良性生态结构的茶园[J].茶叶通讯,1989(3):22-26. 被引量:1
-
2沈兴儒.茶园混交泡桐的效益研究[J].中国茶叶,1993,15(4):4-5. 被引量:4
-
3黄寿波,范兴海,傅懋毅,傅金和.不同林─茶栽培模式小气候特征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1994,7(1):93-100. 被引量:26
-
4贺民,张桦,韩梁,胡凤华.国外松与茶树间作的调查[J].茶业通报,1995,17(1):10-11. 被引量:5
-
5汲长岁.山地茶园覆草效应的研究[J].茶业通报,1995,17(4):15-16. 被引量:5
-
6郭素英,段建真.茶园生态环境及其调控[J].茶叶,1995,21(1):26-29. 被引量:4
-
7徐乾治,汪伯连.大棚茶园效益研究[J].茶叶,1995,21(3):25-27. 被引量:8
-
8黄寿波,姚国坤.从生态农业角度试论提高我国茶叶质量的途径[J].中国农业科学,1989,22(6):50-58. 被引量:12
-
9许允文,韩文炎,徐亚梅,俞忠伟,范兴海,黄寿波.塑料棚对茶园温度变化及名优茶生产的影响[J].中国茶叶,1995,17(3):9-11. 被引量:11
-
10钟桂芬.低纬度山地茶园间作八角的效益浅析[J].中国茶叶,1995,17(3):32-3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24
-
1张文锦,梁月荣,张方舟,陈常颂,张应根,陈荣冰,翁伯奇.覆盖遮荫对乌龙茶产量、品质的影响[J].茶叶科学,2004,24(4):276-282. 被引量:62
-
2翁伯琦,张文锦.乌龙茶覆盖遮荫技术的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B06):16-21. 被引量:10
-
3张文锦,林春莲,熊明民.茶树遮荫效应研究进展[J].福建农业学报,2007,22(4):457-460. 被引量:26
-
4朱克西,张亚萍,陈国华,秦晓萍,周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普洱茶生态茶园建设[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12-15. 被引量:8
-
5王沅江,羊柏娥.加快湖南省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09(6):107-109. 被引量:12
-
6武光明,刘金峰,朱万燕.发展良性生态茶园 促进茶业优化升级——关于日照生态茶园建设的思考[J].蚕桑茶叶通讯,2010(5):19-21. 被引量:3
-
7张文锦,翁伯琦,张应根,李慧玲,吴志丹.福建良性生态茶园建设的模式选择及关键技术[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6):792-795. 被引量:12
-
8郭桂松,朱克西.普洱茶生态茶园关键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5):63-65. 被引量:6
-
9侯彦双.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5):377-378. 被引量:10
-
10王玉花,秦志敏,肖润林,付晓青,黎星辉.遮光水平对丘陵茶园茶叶生长指标和品质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1,29(2):48-53. 被引量:24
同被引文献15
-
1马雯丽.我国为什么要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J].求是,1998(2):46-47. 被引量:3
-
2许乃新,王士槐.关于安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茶业通报,2004,26(4):149-151. 被引量:1
-
3张法瑞,靳乐山,张红萍.可持续农业的生态经济价值观[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7(1):32-35. 被引量:7
-
4钟桂芬,农卫东.对茶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若干建议[J].茶叶,1999,25(2):72-74. 被引量:4
-
5苏祝成,徐永成.当前茶叶产业经济研究中的一些重点问题[J].茶叶,1999,25(3):159-162. 被引量:4
-
6梁芝南.中国茶业在加入WTO前后的若干思考[J].茶叶通讯,2000,27(1):47-47. 被引量:3
-
7段建真.安徽茶学回顾与展望[J].茶业通报,2000,22(2):6-9. 被引量:1
-
8方世辉.安徽茶业生产结构调整思路[J].茶业通报,2000,22(2):10-12. 被引量:5
-
9宛晓春,张正竹.谈改进祁红品质风格的可行性[J].茶业通报,2000,22(2):31-32. 被引量:6
-
10李金珠,汤进红.试论茶业产业化[J].茶业通报,2000,22(2):40-4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5
-
1朱海兵,徐晓茶,周凌君.永嘉县乌牛早茶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144-146.
-
2朱海兵,徐晓茶,周凌君.永嘉县乌牛早茶推行标准化生产的若干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164-165. 被引量:1
-
3李大祥,王浩,孙有丰.论安徽茶业的可持续发展[J].福建茶叶,2001,24(2):38-39. 被引量:3
-
4张星海,苏成祝.我国茶产业国际竞争优势及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福建茶叶,2002,25(2):36-37. 被引量:4
-
5凌云强,张必桦,张家侠,赵强.安徽茶园现状及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323-325.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13
-
1李果,李肖宏,杨露,安世花,杨秀全.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茶产业的SWOT-PEST分析[J].贵茶,2022(4):62-67. 被引量:2
-
2许乃新,王士槐.关于安徽茶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茶业通报,2004,26(4):149-151. 被引量:1
-
3林松,徐奇志.提升勐海茶叶产业的思路与对策[J].广东茶业,2008(4):8-11.
-
4雷宇,胡月英.安徽省大别山茶区茶叶竞争力“SWOT”法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9,23(4):73-76. 被引量:2
-
5凌云强,张必桦,张家侠,赵强.安徽茶园现状及现代可持续茶园生产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323-325. 被引量:5
-
6石翠仙.茶叶出口贸易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J].福建茶叶,2018,40(2):7-8. 被引量:1
-
7张泽宇.浅谈茶叶贸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问题[J].福建茶叶,2017,39(6):41-41.
-
8张志强.高职院校提升服务茶叶企业能力问题研究[J].福建茶叶,2017,39(6):266-267.
-
9徐子杰,汪文静,冯国涛.安徽省的农业产业链延伸——以皖南茶业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8(21):5-7. 被引量:2
-
10王帅,张军,汤正江,王伟.安徽省潜山市茶叶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J].华东地质,2021,42(4):438-446. 被引量:2
-
1蓝康建,王彩云,黄运珍.梅县茶园生产机械化的应用[J].现代农业装备,2014,35(2):23-24.
-
2吴玲.灾后茶园生产技术要点[J].科技经济市场,1998(5):4-4.
-
3袁家菊.浅析忙畔街道茶园的科学管理[J].临沧科技,2010(1):31-32.
-
4曹绪勇,陈砚平.推广茶园生产机械化 助推茶产业提档升级[J].茶叶,2014,40(3):169-171. 被引量:1
-
5何奎霖.幼龄茶园管理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17(3):15-16.
-
6我国茶园生产步入全程机械化[J].农机科技推广,2016,0(12):15-15.
-
7陈兵.茶园生产正加快“机器换人”[J].农业知识(瓜果菜),2017,0(3):53-54. 被引量:1
-
8徐四清.机采茶园生产名优茶的技术措施[J].茶叶机械杂志,2002(3):22-22.
-
9骆耀平.春茶前茶园生产主要管理工作[J].新农村,2010(12):18-18.
-
10我国茶园生产步入全程机械化[J].农家致富,2016,0(24):1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