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野外实习应警惕植物“杀手”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生物类野外实习中,防范无处不在的有毒植物是保证实习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常见有毒植物的识别特征、致毒途径及中毒症状的介绍分析,提出了野外实习过程中的应对防范原则及紧急救治方法。
作者
闫路娜
机构地区
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出处
《生物学通报》
2012年第4期4-6,共3页
Bulletin of Biology
关键词
野外实习
有毒植物
识别
防范原则
分类号
Q949.98 [生物学—植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5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5
1
王国强,蒋德安,乔守怡,傅承新,丁平,于明坚.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10(6):81-82.
被引量:25
2
陈冀胜,郑硕编..中国有毒植物[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671.
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委会.中国植物志.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2004.
被引量:1
4
阎少芬.
鉴别有毒植物的一些方法[J]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9-39.
被引量:1
5
马丽.
几种常见有毒植物及植物中毒后的急救方法[J]
.新疆畜牧业,2006,21(1):51-52.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4
1
吴雪梅 ,乔守怡 ,刘恩山 ,王喜忠.
我国高校生物专业教育发展的脉络与现状[J]
.高等理科教育,2007(3):1-4.
被引量:9
2
常缨,胡国富.
生物学野外实践能力的培养[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5):105-106.
被引量:8
3
王国强,傅承新,常杰,董慧琴,乔守怡,蒋德安.
天目山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9(5):148-151.
被引量:17
4
张迎梅,陈强.
“流动式”生物学野外实习探索与实践[J]
.高等理科教育,2003(5):80-83.
被引量:48
共引文献
25
1
闫路娜.
冀西太行山区重要有毒植物的野外识别与防范[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3):7622-7624.
2
王跃华,肖蘅,陆树刚,程立忠,张理珉.
生物学野外综合实习的改革和建设——以西双版纳生物学开放性野外综合实习为例[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1,1(1):35-38.
被引量:4
3
李新华.
德国大学植物学野外实践教学的案例分析及其启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4):176-179.
被引量:15
4
郝锡联,王月,高美乐,赵卓.
研究型野外实习探索与改革——以蚂蚁行为观察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5156-5158.
被引量:2
5
刘川宁,张炜.
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探索[J]
.中国农业教育,2013,14(5):12-15.
被引量:2
6
贾永,袁生,连宾,戴传超.
大型真菌实习模式探讨[J]
.高等理科教育,2013(6):99-101.
被引量:3
7
王国强,丁平,傅承新,杨万喜,于明坚,杨卫军,徐驰,褚建君,张雪洪,乔守怡.
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体系的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21-225.
被引量:18
8
刘莉容,郑琴,柯文山.
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生物实习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J]
.新课程研究(中旬),2015,0(2):77-78.
被引量:2
9
陈发军,陈文年,付伟丽.
基于典型特征和图片识别的自主可持续性植物分类学习模式[J]
.生物学杂志,2015,32(1):110-112.
被引量:4
10
曾晓虎.
探究高中生物教学[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5,0(33):125-125.
同被引文献
8
1
李红琴.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高等师范院校生态学的教学改革[J]
.科技视界,2021(9):23-24.
被引量:2
2
孙缘缘,曹夕佳,纪雯涓,顾亭亭,李诗雨,何祝清.
手机拍摄昆虫生态照片在昆虫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
.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21,11(2):32-35.
被引量:8
3
邹继颖,刘辉,董春欣,陈立波,沈士彬,翦英红,孙艳,李万海.
新工科视阈下环境科学专业课教学融合课程思政的改革与实践——以《生态学》为例[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21,38(6):10-13.
被引量:10
4
孙丙华.
生态学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8(2):166-170.
被引量:4
5
艾尼瓦尔·吐米尔,袁祯燕,吴卫.
生物科学专业生态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7):105-108.
被引量:2
6
李霞.
浅谈手机APP在《机械制造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内燃机与配件,2021(19):243-244.
被引量:1
7
刘春扬,柯采茶,刘云路.
基于手机辅助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公共基础课的研究与实践——以医用高等数学课程为例[J]
.大学(教学与教育),2021(8):73-75.
被引量:1
8
李超越,刘韩天,林涛,缪展鹏,玛青.
浙江省山茱萸花序发育及花芽分化物候期的观察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14):47-4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
1
李钰,李斌,蔡进,蒲海霞,陈帅.
手机APP在生态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成长,2022(5):154-156.
1
潘爱銮,杜金平,皮劲松,申杰,梁振华,蒲跃进.
动物分子遗传标记及其在鹅育种中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80-11381.
被引量:4
2
童亿勤.
野外实习安全问题探讨[J]
.实验室科学,2008,11(2):159-160.
被引量:10
3
黄健,刘向东,唐学玺.
蒽与苯并[a]芘对海洋微藻致毒影响的比较研究[J]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3):499-502.
被引量:8
4
王建军,段存礼.
木本油料树木——翅果油树[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1):30-31.
被引量:14
5
张志,陈宏伟.
生物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27(1):49-50.
6
刘晓玲,周忠良,陈立侨,艾春香.
维生素C、E对镉致毒后中华绒螯蟹抗氧化系统酶活性的影响[J]
.海洋科学,2006,30(1):39-43.
被引量:8
7
高丽彬,金云,周国飞.
利用植物检索表的方式对教学中几种常见易混淆植物的区分[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5,36(2):82-85.
8
宋长铣.
花色素类色素的分析方法[J]
.化工时刊,1999,13(1):20-24.
被引量:24
9
龚秀秀,王凯,董雯,丁健峰,马秀灵.
C_4光合作用调节机制[J]
.生物技术通报,2013,29(3):19-23.
被引量:6
10
周虹,路爱平,黄来旺,崔琳,叶双,冯照军.
重金属污染对蛙蟾类毒性的研究进展[J]
.四川动物,2009,28(5):785-793.
被引量:9
生物学通报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