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北宋前期词的悲情意识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悲情意识是北宋前期词的基本精神。感性追求的无限性与客观条件的有限性形成根本性矛盾,对此悲情性质的明确感知和应对即悲情意识。它分为"不足"之悲、"不永"之悲、离愁、闲愁四种,其特质为生命层面的感伤与执著。这种不注重功业追寻与价值求索的"唯情主义",为苏轼的"情本体"作了充分准备,预示着传统社会后期新的人性心理与社会形态。
作者 董宇宇
出处 《理论界》 2012年第3期118-120,共3页 Theory Horiz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0

  • 1成复旺著..中国古代的人学与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456.
  • 2韩经太.宋词与宋世风流[J].中国社会科学,1994(6):142-155. 被引量:13
  • 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被引量:25
  • 4张法著..美学导论[M],2004:345.
  • 5李泽厚著..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375.
  • 6李泽厚著..己卯五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129-411.
  • 7冷成金.苏轼诗文悲剧意识的特质[J].社会科学战线,2010(2):156-160. 被引量:20
  • 8冷成金著..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 修订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44.
  • 9冷成金著..苏轼的哲学观与文艺观 第2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4:731.
  • 10张法著..中国艺术:历程与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50.

共引文献5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