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幼儿混龄游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及挑战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改革,混龄游戏的教育形式备受我国学者和幼儿园的关注和实践。认知发展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以及观察学习理论为混龄游戏的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而我国少数幼儿园的成功尝试证明了混龄游戏在促进幼儿的言行、情感、合作能力、心理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等发展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当然,现阶段我国实施混龄游戏同时也面临着家长、教师、游戏内容以及游戏环境等方面的挑战。
作者
刘晓红
蔡清云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2012年第2期97-100,共4页
关键词
混龄游戏
理论基础
实践价值
挑战
分类号
G613.7 [文化科学—学前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李皓..混龄游戏情境中幼儿社交策略的短程团体游戏训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2
玛丽娅?蒙台梭利.吸收性心智[M]北京儿童之家教育研究中心编译.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290.
被引量:1
3
赵丽君,刘云艳.
混龄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实践价值[J]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6(2):4-5.
被引量:27
4
民航广州幼儿园混龄课题组,颜丽飞.
在混龄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07(6):43-43.
被引量:3
5
陈友庆.
关注儿童心理理论能力的发展[J]
.早期教育(幼教·教育教学),2006(7):4-5.
被引量:6
6
班杜拉;林颖.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2-553.
被引量:1
7
杨燕.
德国幼儿园的混龄教育[J]
.教育文汇,2003(4):44-44.
被引量:1
8
蒙台梭利;任代齐.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33
1
余红梅.
混龄教育的实践价值与所面对的挑战[J]
.咸宁学院学报,2007,27(5):179-181.
被引量:12
2
梁奇,彭海蕾.
幼儿园混龄班教师自我效能感的调查与分析[J]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5):83-88.
被引量:1
3
李玉峰.
国外儿童混龄教育及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J]
.现代教育管理,2009(7):104-106.
被引量:16
4
张博.
学前混龄教育应成为我国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模式[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2):40-43.
被引量:18
5
韦开军.
简述儿童心理理论[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11(3):35-37.
6
罗璇.
我国幼儿混龄教育现状与展望[J]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1,29(3):117-120.
被引量:13
7
杨旭佳,李芳.
基于心理学角度的认知与神经科学促进儿童发展研究的述评[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4):29-32.
8
余姚.
心理理论的研究进展[J]
.科技致富向导,2012(14):388-388.
被引量:1
9
葛晓英.
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探索与课程建构[J]
.学前教育研究,2012(7):64-66.
被引量:23
10
陈秀文,张学丽.
中大班混龄区自选活动的实践探索[J]
.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10):44-46.
1
张建峰.
谈化学实验中观察能力的培养[J]
.内蒙古教育(D),2015,0(11):75-75.
2
孙浴光.
作为中学第二外语的日语教学[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19(2):20-21.
被引量:2
3
黄家礼.
点评:新课程改革的成功尝试[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下半月初中),2006(8):25-26.
4
王嘉蒙.
实施新课改的一次成功尝试——评曹长伟老师《难报三春晖》一课[J]
.新课程教学案例,2006(4):42-42.
5
曾国俊.
九江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改革成效显著[J]
.江西教育(管理版)(A),2007(2):37-37.
6
张克荣,叶立新.
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机制探索[J]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2):46-47.
7
田万隆.
中学语文整体改革是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成功尝试——内蒙古自治区中学语文整体改革课题实验回顾[J]
.语文教学研究,2009(5):41-43.
8
于爱平.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改革[J]
.当代文化与教育研究,2013(3):129-130.
9
洪万能.
“先学后教”促进学生发展[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6):35-35.
被引量:2
10
郑常秀.
中职数学教师开展德育工作的几点成功尝试[J]
.希望月报(上),2007(2):114-114.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