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新华文摘》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33-134,共2页
同被引文献44
-
1王颖聪,姚林青.我国常态化版权交易平台建设研究[J].现代出版,2012(1):21-25. 被引量:14
-
2李展.因特网上的跨文化传播[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9(1):69-74. 被引量:60
-
3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1999(7):37-39. 被引量:147
-
4曹增节.国际互联网的文化意义分析[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8(2):51-55. 被引量:15
-
5谢龙,李涛.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北京大学文科96级博士生对现代西方思潮评析综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4(3):32-38. 被引量:5
-
6魏世中.网络环境下德育面临的新课题[J].人民教育,1998(9):44-45. 被引量:6
-
7张明国.从对待技术与文化的态度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J].人民论坛,2002(7):58-60. 被引量:2
-
8王凯东.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网络文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0(4):67-70. 被引量:3
-
9汪盛科,张芝萍.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高校理论战线,2000(11):45-47. 被引量:33
-
10吴彪,高照宇.浅论网络发展中的道德问题及对策[J].思想 理论 教育,1999,. 被引量:1
引证文献8
-
1张劲.网络媒体与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探索,2002(2):119-121. 被引量:18
-
2曾长秋,汤长安.对近年来网络文化研究的综述[J].怀化学院学报,2004,23(4):58-60. 被引量:15
-
3杨光辉.网络信息时代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刍议[J].宜宾学院学报,2008,8(9):114-117. 被引量:1
-
4荣磊.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J].新闻爱好者(下半月),2010(2):103-104. 被引量:2
-
5陈笃钦.网络:大学生心理咨询新途径[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5(4):135-137. 被引量:31
-
6陈维超.情感消费视域下网络文学IP热现象研究[J].中国编辑,2019(1):15-20. 被引量:39
-
7张惠忠.新时代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及意义探析[J].长治学院学报,2019,36(6):16-18. 被引量:1
-
8张丽,张明国.网络技术与网络文化的互动关系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3):146-148.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113
-
1陈维超,曹佳.情感共同体视域下饭圈文化的发展症结与规制对策[J].江科学术研究,2020(3):60-64.
-
2伍接朝.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8,6(21). 被引量:2
-
3吴娜娜,严由伟.中国台湾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启示[J].教育探索,2008(1):117-118. 被引量:9
-
4王洁.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网络文化认知教育[J].文教资料,2007(35):210-212.
-
5张丽萍.网络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影响[J].黑河学刊,2004(5):96-98. 被引量:2
-
6陈运生.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善[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S2):148-150. 被引量:2
-
7徐小惠,杨永峰.网络媒体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探讨[J].神州,2014(8):168-168.
-
8李健.加强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引导的思考[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0(S1):57-58.
-
9王文智.网络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7):171-173. 被引量:9
-
10李国娟.锤炼与挑战——网络对高职(高专)生道德意志的影响[J].教育与职业,2004(21):48-49. 被引量:2
-
1热点[J].消费,2013(17):33-33.
-
2从柏林到维也纳:一场场少林文化盛宴倾倒欧洲人凸显少林文化的原创性、传承性、唯一性和人类性[J].中华武术,2012(12):41-44.
-
3季芳桐.试论梁漱溟文化观的演进[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4,31(4):108-114.
-
4李清霞.“人类性”及其文学表现[J].小说评论,2008(2):145-149. 被引量:3
-
5邵鸿雁.中国圣诞节热的文化学意义[J].新闻研究导刊,2015,6(7):119-120. 被引量:1
-
6王岳川.人类性:艺术的道德底线[J].今日教育,2015(7):102-103.
-
7Л.别列左瓦娅,Н.别尔里亚科娃,陆人豪.俄罗斯文化的“普希金”模式[J].俄罗斯文艺,2005(2):29-34. 被引量:3
-
8王锋.全球化的挑战与民族文化的应答——当代回族文化的走向:在民族性和开放性之间[J].西北民族研究,2004(3):196-201. 被引量:4
-
9周家华.浅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主要内涵[J].商情,2012(51):169-169.
-
10黄发玉.论科学的人类性[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3(1):5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