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0-72,共3页
The Journal of World Economy
同被引文献241
-
1谭庆华.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再考察:一个基于经济冲击相关性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02(5):59-69. 被引量:20
-
2何剑,陈文新.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金融合作问题探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3):33-37. 被引量:16
-
3金泰弘.韩国的金融危机与韩中新经济合作关系的探索[J].当代韩国,1999(Z1):12-13. 被引量:4
-
4当代西方货币一体化理论发展评述[J].欧洲研究,1996,17(4):19-23. 被引量:3
-
5黄梅波.从国际货币体制的演进看东亚货币合作[J].学术月刊,2001,33(11):44-50. 被引量:6
-
6何帆,覃东海.东亚建立货币联盟的成本与收益分析[J].世界经济,2005,28(1):3-16. 被引量:38
-
7张凤超.金融等别城市及其空间运动规律[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7(1):125-129. 被引量:25
-
8张凤超.“港粤”金融一体化的空间模式[J].税务与经济,2005(3):52-57. 被引量:6
-
9戴金平,万志宏.APEC的货币金融合作:经济基础与构想[J].世界经济,2005,28(5):12-20. 被引量:17
-
10刘红忠,乔璟卓.东亚金融合作的研究范式及其架构[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7(3):35-39. 被引量:5
引证文献41
-
1蔡炳怀,姚宇溪.美国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的再探讨[J].市场周刊,2010,23(8):65-67.
-
2尹建设,庄后响.浅谈东亚金融合作[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8):96-97.
-
3唐文琳,马进.东亚金融合作及中国的应对之策[J].广西金融研究,2004(11):31-34. 被引量:3
-
4张晓璐,赵瑞娟,文雅.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当前东亚货币合作的难点[J].市场论坛,2004(9):121-123.
-
5赵瑞娟,张晓璐,文雅.从最优货币区理论看当前东亚货币合作的难点[J].社会科学,2005(1):35-39. 被引量:8
-
6李恒.系统论视角的东亚货币合作问题[J].河南社会科学,2005,13(1):71-74.
-
7吕长江,韩慧博,赵岩.中韩金融合作的战略研究[J].东北亚论坛,2005,14(2):28-33. 被引量:8
-
8杨菲.东亚区域货币合作与人民币的核心竞争力分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1):30-31. 被引量:2
-
9化冰.机工社为“阳光工程”捐书百万[J].出版参考,2005(09S):14-14.
-
10张凤超,刘湛.“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机制研究[J].经济纵横,2006(7):8-11. 被引量:18
二级引证文献214
-
1刁慕蓉,程永锋.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及其前景研究[J].亚太经济,2004(S1):9-11. 被引量:7
-
2廖晴飞.论建立东亚货币区及其主导货币的选择[J].亚太经济,2004(S1):2-5. 被引量:2
-
3吴美娇.东南亚地区金融合作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促进[J].财经科学,2003(S1):322-325.
-
4黄文青.区域汇率协作:基于东亚地区汇率制度选择困境的解析[J].社科纵横,2008,23(9):51-52.
-
5何剑,陈文新.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区域金融合作问题探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3):33-37. 被引量:16
-
6施锡铨,李晓洁.关于建立亚洲单一货币区的ρ指标分析[J].海派经济学,2003,1(1):102-109.
-
7韩斌斌.最优货币区理论与亚元的构想[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2,17(S2):67-68. 被引量:3
-
8蔡炳怀,姚宇溪.美国金融危机后东亚货币合作的再探讨[J].市场周刊,2010,23(8):65-67.
-
9宣晓燕.泛珠三角区域金融合作问题探析[J].消费导刊,2008,0(1):60-60. 被引量:1
-
10王学真,李平.东亚地区货币汇率波动的互动性分析[J].当代亚太,2004(7):16-23. 被引量:1
-
1齐建国.2000年:中国经济的最大威胁是就业弹性急剧下降[J].世界经济,2000,23(3):72-75. 被引量:31
-
2张车伟.我国就业弹性变化的趋势[J].中国劳动,2002(7):8-11. 被引量:7
-
3陈一灵.中小企业发展对我国就业弹性变化的影响[J].现代营销(下),2011(3):136-136.
-
4李刚.吉林省就业弹性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J].行政与法,2008(10):33-35. 被引量:1
-
5张车伟,蔡昉.试论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02,24(3):14-19. 被引量:19
-
6罗艳芬,吕朝周.非农部门劳动力增长速度研究[J].生态经济,2012,28(1):94-97.
-
7高丽英.就业弹性与GDP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20):116-117. 被引量:2
-
8马红祥,吕剑平,李之凤.甘肃省细分行业就业创造能力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3,33(3):32-34. 被引量:2
-
9常进雄.中国就业弹性的决定因素及就业影响[J].财经研究,2005,31(5):29-39. 被引量:41
-
10张车伟,蔡翼飞.中国“十三五”时期劳动供给和需求预测及缺口分析[J].人口研究,2016,40(1):38-56. 被引量: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