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怎一个“旧”字了得——论李遇春的《中国当代旧诗词论稿》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李遇春本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与小说评论工作。然而,近几年,相熟的朋友突然发现,原来热衷西方文论的李遇春忽地对中国现当代旧体诗词感兴趣了。其实,这个转变并不突然。李遇春在求学期间,所热衷的是福柯理论。而福柯理论的精髓就是关注边缘话语,他所讨论的性史、监狱、刑罚莫不如此。
作者
周新民
靳晓华
机构地区
湖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09,共5页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关键词
中国当代
词论
旧诗
当代文学研究
评论工作
旧体诗词
西方文论
边缘话语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李遇春著..中国当代旧体诗词论稿[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19.
2
洪子诚,静矣.
五六十年代文学的意义——洪子诚访谈录[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1998(7):51-57.
被引量:9
共引文献
8
1
李杨.
为什么关注文学史——从《问题与方法》谈当代“文学史转向”[J]
.南方文坛,2003(6):10-16.
被引量:16
2
赵黎波.
“重返八十年代”与“十七年文学”研究[J]
.理论与创作,2010(2):42-46.
被引量:1
3
李仲凡.
新文学家旧体诗的文学史意义[J]
.社会科学家,2010,25(1):142-145.
被引量:1
4
赵黎波.
从“断裂说”到“抹平论”——199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史研究的一种思路解读[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3):57-62.
5
曹顺庆.
从“无地彷徨”走向“话语重建”——关于旧体诗词不入现当代文学史的思考[J]
.创作与评论,2016,0(16):4-12.
被引量:1
6
马杰.
论洪子诚的“个人史”与当代文学史写作[J]
.江汉论坛,2023(7):68-75.
7
余存哲.
撬开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文学壁垒——评李遇春《中国文体传统的现代转换》[J]
.学术评论,2023(5):96-100.
8
潘知常.
为信仰而绝望,为爱而痛苦:美学新千年的追问[J]
.学术月刊,2003,35(10):73-79.
被引量:19
同被引文献
5
1
丁帆.
“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同步渗透中的文学[J]
.文学评论,2001(3):18-27.
被引量:55
2
郑小驴,朱山坡.
让写作更快感一些[J]
.作品,2011(1):34-37.
被引量:5
3
张冀.
行走在文学的新旧之间——李遇春访谈录[J]
.创作与评论,2014(20):15-21.
被引量:2
4
李遇春.
重构中国长篇历史小说的叙事传统——论迟子建的长篇小说《伪满洲国》[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7(4):151-168.
被引量:8
5
李遇春.
中国文学传统的创造性转化——重建现代中国文学研究的古今维度[J]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6,35(2):94-96.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1
1
王仁宝.
追寻传统暗影中的现代灵魂——李遇春文学批评论[J]
.小说评论,2020(2):200-207.
1
李振锋.
《故事新编》:鲁迅的“战士”话语[J]
.祖国(建设版),2014(6):210-211.
2
范培松.
西部散文四人志[J]
.江海学刊,2004(4):181-191.
被引量:4
3
刘醒龙,李遇春.
文学是小地方的事情[J]
.上海文学,2014(4):104-111.
被引量:4
4
陈冯超.
边缘话语的重塑——《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30(3):59-64.
5
荒煤.
理解作家、人民和时代——对当代文学研究、评论工作的一个期望[J]
.文学评论,1981(1):4-7.
被引量:1
6
贺仲明.
沉静与坚韧的批评之力——漫谈李遇春的文学批评[J]
.创作与评论,2014(20):22-25.
7
徐冬,黄晶.
论九十年代新历史语境下的“十七年”小说研究——以《青春之歌》为例[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4,22(1):97-100.
8
木弓.
你会推荐一本坏书吗?[J]
.文学自由谈,1999,0(3):126-128.
9
邓时忠.
边缘对中心的挑战──观察文化转型与文论转向的一个视角[J]
.文艺理论研究,1999(6):42-48.
10
周新民.
历史的探源与祛魅——论李遇春的文学批评[J]
.南方文坛,2010(3):10-13.
被引量:2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