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2000年第1期9-10,共2页
Journal of Dialectics of Nature
参考文献7
-
1李智永,张才三.面向对象的车辆传动系统仿真研究[J].车辆与动力技术,2003(2):35-39. 被引量:8
-
2何洪文,孙逢春,余晓江.车辆动力-传动系性能仿真的方法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22(5):582-586. 被引量:15
-
3李润方,韩西,林腾蛟,陶泽光.齿轮传动系统结合部动力学参数识别[J].中国机械工程,2001,12(12):1333-1335. 被引量:8
-
4陶泽光,李润方,林腾蛟.车辆系统振动的理论模态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1,20(2):74-75. 被引量:25
-
5杨从洛,徐卫国.车用发动机曲轴扭振与整车传动系的相互关系[J].汽车技术,2000(4):14-17. 被引量:5
-
6陈奎孚,焦群英.传动系统扭振的重频条件[J].应用数学和力学,1999,20(11):1187-1192. 被引量:2
-
7吴慧新,严新生.分支轴系扭振分析的动态子结构矩阵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5,15(2):1-8. 被引量:11
二级参考文献25
-
1何景明,马泽忠,李辉霞.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04(7):36-38. 被引量:100
-
2张家忠,刘士学,柴新建.传递矩阵-多项式法的改进及其应用[J].应用力学学报,1994,11(2):76-80. 被引量:2
-
3臧其吉.车辆动力学的研究和发展[J].中国铁道科学,1994,15(2):1-15. 被引量:16
-
4陈奎孚,焦群英.链式结构振动系统固有频率的互异性[J].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学报,1995,15(2):24-28. 被引量:2
-
5吴慧新,严新生.分支轴系扭振分析的动态子结构矩阵法[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5,15(2):1-8. 被引量:11
-
6王正.Riccati传递矩阵法的奇点及其消除方法[J].振动与冲击,1987,(2):74-78. 被引量:11
-
7郑兆昌.机械振动(中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0.295-305. 被引量:1
-
8(英)哈托D.J 翁善惠(译).振动分析的矩阵计算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141-159. 被引量:1
-
9(美)汤姆森W.T 康渊(译).振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晓园出版社,1994.291-322. 被引量:1
-
10将正新 施国梁.矩阵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学院出版社,1988.96. 被引量:1
共引文献60
-
1王大方,赵桂范.汽车动力总成及其传递系统振动模态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04,17(z2):816-819.
-
2孔敬之.内燃机曲轴模型系统振动分析的实用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9,28(11):195-198.
-
3杨世文,郑慕侨.面向对象的液力机械传动箱建模与仿真[J].华北工学院学报,2004,25(3):171-176. 被引量:1
-
4王世军,黄玉美,王凯.柔性机械臂关节刚度的一种间接测量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4,32(8):154-155. 被引量:1
-
5王世军,黄玉美.并联机床支链刚度及载荷的确定方法[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4,20(2):117-121. 被引量:1
-
6向建华,廖日东,张卫正.基于系统矩阵法的轴系扭振图形化建模技术研究[J].兵工学报,2005,26(3):294-298. 被引量:5
-
7刘振军,赵海峰,秦大同.基于CRUISE的动力传动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11):8-11. 被引量:71
-
8吴吉林.模态分析在采煤机截齿动态设计中的应用综述[J].煤矿机械,2005,26(12):1-3. 被引量:2
-
9鲁寨军,田红旗,周丹.270km·h^(-1)高速动车模态分析[J].中国铁道科学,2005,26(6):18-23. 被引量:19
-
10张立军,宁国宝,尹东晓,余卓平.制动力矩波动引起方向盘抖动的传递途径试验研究[J].振动与冲击,2006,25(2):70-74. 被引量:17
同被引文献21
-
1程现昆,王续琨.信息哲学:从历史走向现实[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3):1-5. 被引量:9
-
2社会科学哲学的兴起[J].社会科学,1999(4):33-37. 被引量:1
-
3洪晓楠.后现代主义科学哲学及其启示[J].理论月刊,1999(Z1):47-50. 被引量:8
-
4金吾伦.世纪之交的科学哲学[J].天津社会科学,1997(3):12-14. 被引量:1
-
5刘钢.2004年科学技术哲学研究进展——信息哲学的意义[J].湖南社会科学,2005(1):35-39. 被引量:4
-
6成素梅.走向语境论的科学哲学[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5-7. 被引量:4
-
7费耶阿本德P K.科学哲学:一门具有伟大过去的学科[M].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70.172. 被引量:1
-
8董国安.科学哲学的困境与生物学哲学的新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1997(2):25-31. 被引量:1
-
9李建会.二十世纪的生命科学哲学[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9,21(1):5-6. 被引量:2
-
10郑毓信.数学文化学:数学哲学、数学史和数学教育现代研究的共同热点[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1):51-54. 被引量:22
-
1万小龙.预见与创新:中国科学哲学家的任务[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0,22(3):19-19.
-
2高靖生.科学理解与主体间性[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21(1):68-70.
-
3易安.第九届全国科学哲学学术会议综述[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6):49-51.
-
4金吾伦.国内有关科学发现的哲学问题探讨情况述介[J].哲学动态,1982(4):21-22.
-
5朱志方.逻辑经验主义死亡了吗[J].学术研究,2010(1):1-6. 被引量:2
-
6刘高岑.略论当代科学哲学的语境——意向论进路[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5,22(4):17-19. 被引量:2
-
7《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86年总目录[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1986(4):90-91.
-
8金吾伦.全国第三次科学哲学学术讨论会简况[J].编辑之友,1984(1):207-209.
-
9航.《中国哲学年鉴》(1992年)简介[J].哲学研究,1993(2):78-78.
-
10李醒民.研究哲学有什么用处?[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3,25(3):5-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