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评点的解读──《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导言》
被引量:6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6-84,共9页
Theoretical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Art
共引文献60
-
1陈捷.严羽《沧浪诗话》美学思想初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2):268-271. 被引量:2
-
2朱丽霞,肖晓阳.“柏梁体”与“歌行体”的形成[J].山东社会科学,2005(1):97-100. 被引量:4
-
3金宁芬.我国古典戏曲中西施形象演变初探[J].文学遗产,2001(6):107-116. 被引量:9
-
4李光贞.物哀:日本古典文学的审美追求[J].山东社会科学,2005(5):86-89. 被引量:11
-
5管仁福.韩愈文“气”多维论衡[J].学海,2006(2):178-182. 被引量:3
-
6虞云国.略论宋代文化的时代特点与历史地位[J].浙江社会科学,2006(3):158-165. 被引量:14
-
7黄晖.论隐喻与文学的诗性批评——以京派文学批评为例[J].浙江学刊,2006(3):117-120. 被引量:1
-
8成娟阳,马将伟.古代文学批评中的“鬼诗”说[J].求索,2006(10):175-177. 被引量:1
-
9丁放.关于“正始之音”含义等问题的辨析——兼答穆克宏先生[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2):85-90. 被引量:3
-
10钟振振.《宋诗话辑佚·诗史·吴文靖诗》校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2(3):77-79.
同被引文献47
-
1李桂奎.资料整理与理论重构并举——黄霖先生中国古代小说理论研究的建树与境界[J].中国文化论衡,2019(2):9-15. 被引量:1
-
2齐裕焜.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一座宝库[J].中国文化论衡,2019(2):1-8. 被引量:1
-
3吕启祥.积学集成 大家风范——初读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J].博览群书,2005(2):114-118. 被引量:2
-
4吕启祥.解得其中味 度与寻梦人——读蔡义江校注评浙版《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1999(3):252-273. 被引量:2
-
5张毅蓉.“陌生化”与《红楼梦》的艺术描写[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26(2):76-79. 被引量:2
-
6张庆善.桐花凤阁主人陈其泰《红楼梦》评点浅谈[J].红楼梦学刊,1991(3):231-247. 被引量:15
-
7张庆善.张新之《红楼梦》评点得失浅析[J].红楼梦学刊,1997(S1):140-147. 被引量:4
-
8冯其庸.快读《红楼梦》王蒙评[J].红楼梦学刊,1995(4):4-28. 被引量:8
-
9张庆善.蒙古族杰出的文艺理论家哈斯宝[J].社会科学辑刊,1991(4):131-137. 被引量:10
-
10张庆善.一位鲜为人知的《红楼梦》评点家——黄小田《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评点初探[J].红楼梦学刊,1990(4):219-237.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10
-
1高淮生.当代《红楼梦》评点“四家评”综论之一——以周汝昌、冯其庸、蔡义江、王蒙为例[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131-136. 被引量:2
-
2高淮生.我见其大、继往开来:冯其庸的红学研究——当代学人的红学研究综论之九[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3):1-17. 被引量:3
-
3高淮生.“红学发展的希望及未来”专题座谈会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1):88-96. 被引量:2
-
4肖进.作为批评文体的评点及其当代意义——从“茅评本”谈起[J].中国文学批评,2023(1):104-113. 被引量:1
-
5叶立文.体兼说部、杂文学与重建文学性——论中国当代作家的话体批评[J].文学评论,2023(2):128-136. 被引量:3
-
6林莹.论海外学界的中国小说评点研究[J].文艺理论研究,2023(3):150-159.
-
7朱泽宝.20 世纪上半期正讹类小说批评的兴起及其学术内蕴[J].中国文学研究,2024(2):98-106.
-
8孟昕.清末民初报刊剧话的文体承变与理论革新[J].文艺理论研究,2024(2):167-178.
-
9李金梅.北美明清小说评点研究史述[J].明清小说研究,2024(3):220-237.
-
10谭帆.论小说评点史的著述要素与理论方法[J].社会科学,2024(10):105-116.
-
1金莉莉.自由与诗情:试论汉语自由诗的形式[J].浙江学刊,2016(4):85-92. 被引量:1
-
2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实践的心理机制分析[J].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11(1):292-294.
-
3李胜清.审美实践的中介表达——文艺意识形态实践的心理机制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918-923.
-
4张宝林,孟庆阳.南朝乐府的文人改造与宫体诗形成[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3,25(1):6-9.
-
5王美芳.女性自我呈现的性别政治——用女性主义叙事学阐释《简·萨默斯的日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34(3):79-82.
-
6戴桂玉.人与动物之主体间性建构——海明威作品之生态解读[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2(2):215-224. 被引量:2
-
7七言诗的起源[J].新华文摘,2010(8):166-167.
-
8谷向阳.中国楹联学概论(连载六)[J].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13(6):34-35.
-
9宋涛.论尼采重复思想的当代价值[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8):83-87.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