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浅谈不良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早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随着近年来犯罪低龄化、犯罪数量持续增长等诸多迹象逐渐明显,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已成为社会急需补救的一块严重创伤。要针对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从提高家长素质、提高夫妻婚姻质量、提高未成年人素质、展开健康的家庭教育方式等方面,以达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作者
王臻爽
王平达
机构地区
东北农业大学
出处
《黑河学刊》
2012年第1期184-185,共2页
Heihe Journal
关键词
家庭因素
未成年人犯罪
对策
分类号
C913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4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2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胡艳辉.
家庭功能不全与未成年人犯罪研究[J]
.湘潮,2007(02X):13-16.
被引量:12
2
黄教珍,张停运著..社会转型期青少年犯罪的心理预防和教育对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77.
二级参考文献
4
1
管晓静.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1,13(2):56-58.
被引量:2
2
郑友军.
试论青少年犯罪的家庭预防机制[J]
.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1):35-37.
被引量:12
3
陈玉惠,周葆莉,王泰华.
家庭环境因素对男性青少年犯罪影响的调查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1999,20(4):279-280.
被引量:3
4
管晓静.
家庭教育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关键环节[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1):59-61.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11
1
池铭.
我国司法实务中亲职教育实行现状及强制亲职教育制度构建探析[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9,0(36):248-250.
2
段水莲.
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家庭预防研究[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1(5):144-146.
被引量:3
3
岳清云.
新形势下更应关注家庭因素对青少年犯罪及其矫正的影响[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3):273-273.
4
刘腊梅,张广磊.
家庭功能研究现状分析[J]
.护理研究(中旬版),2010,24(2):383-384.
被引量:18
5
陈强.
高中学生家庭功能和生存质量关系的研究[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0,30(10):84-88.
被引量:3
6
李琳,李震雷.
浅论家庭功能的理性回归——基于贫困山区“留守儿童”弱差异性的实证研究[J]
.南方农村,2012,28(11):39-44.
7
姚铸,周丽.
关于诉讼当事人心理疏导服务的思考[J]
.法律适用,2014(2):112-115.
被引量:1
8
张雍锭.
亲职教育与未成年人被害预防探析[J]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4):61-64.
被引量:1
9
张玲玲.
论我国亲职教育的立法完善——借鉴台湾亲职教育立法经验[J]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5,36(2):137-140.
被引量:9
10
刘腊梅,周兰姝,路丽娜,李秋芳.
老年人照顾者的家庭功能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8):1998-2000.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2
1
刘晓梅,张智宇.
日本更生保护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社会工作,2010(14):48-52.
被引量:6
2
王珏,鲁兰.
日本更生保护制度[J]
.中国司法,2007(11):103-108.
被引量:7
3
董毅,王瑞林.
云南省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调查[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8):87-99.
被引量:8
4
姜勖.
浅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社会心理原因[J]
.经济研究导刊,2012(3):284-285.
被引量:2
5
喻珺.
论出狱人保护制度——概述日本和我国台湾的更生保护制度状况兼论我国大陆的相关制度[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8(4):74-78.
被引量:3
6
华智亚.
警司警诫制度与香港青少年犯罪的非刑事化处理[J]
.青年探索,2014(5):33-38.
被引量:3
7
刘芳真.
论“恶意补足年龄”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制度”的补充适用[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2):77-80.
被引量:23
8
张良驯.
对工读学校“去工读化”现象的研讨[J]
.中国青年研究,2016(4):27-33.
被引量:17
9
张樊,张晶.
司法社工介入涉罪未成年人社会调查个案分析[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10):41-45.
被引量:2
10
陈丹,李红燕.
少年司法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探析[J]
.法制与经济,2018,27(9):17-19.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3
1
范卫国,何仲新.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实证研究——以C市N区检察院的数据为例[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29(2):122-124.
2
宋雪薇.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现象探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47-50.
3
鲁柯.
司法社工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中的应用探析[J]
.法制博览,2019(10):75-76.
1
李兰兰,丁炳丽.
论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家庭因素及防护[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5):60-62.
2
王康.
重建学科 培养人才[J]
.社会,1981,1(0):24-25.
3
周坤乔.
当前青少年犯罪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
.浙江统计,2005(7):43-43.
被引量:2
4
杜红梅,冯维.
论家长素质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影响[J]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6(3):29-30.
被引量:2
5
褚建华,赵伟华.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预防措施[J]
.科技致富向导,2010,0(11X):281-281.
6
陈斌.
年轻干部要保持“早节”[J]
.中国老区建设,2005(9):58-58.
7
罗小娥.
从领导模式理论看家庭教育的方式[J]
.参花(下),2013(2):158-159.
8
余淑南.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
.青少年犯罪研究,2005(5):15-18.
被引量:2
9
徐琴美.
如何面对孩子的坏脾气[J]
.幼儿教育,2001(1):44-44.
10
张立明.
浅谈我国青少年犯罪低龄化的原因及预防[J]
.青年研究,1986(4):24-28.
被引量:2
黑河学刊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