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10,共4页
Educational Research
参考文献3
-
1(英)怀,特(White,John)著,李永宏等译..再论教育目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194.
-
2(德)兰德曼(Landmann,M.)著,阎,嘉译..哲学人类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279.
-
3[德]I·康德(Kant,I·) 著,宗白华.判断力批判[M]商务印书馆,1964.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125
-
1仲跻止.刍议美育的本质[J].美与时代(美学)(下),2005(4):89-91. 被引量:1
-
2李季.道德整合:现代德育的素质教育取向[J].教育研究,1999,20(4):41-46. 被引量:21
-
3刘远传.论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38(5):63-68. 被引量:10
-
4张君.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86-89. 被引量:10
-
5高清海,余潇枫.“类哲学”与人的现代化[J].中国社会科学,1999(1):70-79. 被引量:65
-
6刘放桐.西方哲学近现代转型与道德和价值观念的变更──对个体本位和个人主义的超越[J].天津社会科学,1998(4):5-11. 被引量:23
-
7项贤明.论教育与人的发展资源[J].中国教育学刊,1996(1):8-13. 被引量:19
-
8王义高.教师的益友──“问题教学”理论[J].比较教育研究,1995(1):1-5. 被引量:42
-
9高清海.市场经济、个人主体与现代哲学[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34(1):1-8. 被引量:13
-
10郭晓明.知识的意义性与“知识获得”的新标准[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22(2):14-21. 被引量:26
引证文献29
-
1王雪峰.监狱学专业教育走向实践:必要性、问题与对策[J].中国监狱学刊,2020,33(4):111-117. 被引量:3
-
2杨光海.论教育对个体人力的开发与提升[J].现代教育论丛,2008(11):57-62.
-
3王琴,郭翠菊.知识经济条件下德育改革的基本思路[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1,3(3):8-11. 被引量:1
-
4梁丕桓.成人高校素质教育观[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3):96-96.
-
5杨芳,闫虹,朱杰.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体育的价值追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3):373-375. 被引量:14
-
6刘建.论专业化背景下班主任的核心职责[J].新德育.思想理论教育(综合版),2005(7):150-152.
-
7蒋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动因、课题与途径[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3):78-82. 被引量:2
-
8李燕.学校文化的现代转型——学校现代化的文化哲学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6):47-51. 被引量:1
-
9叶彦岑.论思想道德自我教育[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46-49.
-
10杨怀祥.论德育视野下大学生和谐人格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7(2):60-6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56
-
1潘柳燕,乔钥,胡斌.大学生学习观念浅析——广西大学大学生学习风气调查之一[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z1):117-120. 被引量:1
-
2杨广柱,孙广荣.大学生的学习动机与职业动机对比研究[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155-157. 被引量:7
-
3刘立华.论太极拳运动与人的可持续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7,4(8):43-44.
-
4武俊昊.论太极拳运动与人的可持续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07,4(11):24-25. 被引量:2
-
5汪滢.对网络时代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1,16(4):19-22.
-
6李迎春,刘坚.谈学校体育教育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J].体育科学研究,2004,8(2):79-82. 被引量:10
-
7周华.试谈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神州,2014(3):131-131. 被引量:1
-
8涂宏斌,曹小艳.教育活动中的进化教育观[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3):18-26. 被引量:3
-
9张殿卿.谈社会转型期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特点[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8(1):74-75. 被引量:1
-
10卞会泉,张超慧,王勇,刘俊谦.终身体育与人的可持续发展[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24(2):68-70. 被引量: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