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石膏性大寒商榷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文献学和临床应用的角度探讨了中药石膏的药性,包括微寒、寒、大寒以及微寒与大寒并举,指出当前药典、辞书、教科书等将石膏药性单列为大寒,既不符合对石膏药性认识的历史沿革,更与临床应用不尽吻合,其石膏药性应以微寒为宜。
作者
王琳
李成文
鲁兆麟
机构地区
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新中医》
CAS
2012年第1期3-5,共3页
New Chinese Medicine
关键词
石膏
微寒
寒
大寒
分类号
R285.1 [医药卫生—中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1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141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89
参考文献
21
1
清·顾观光辑.神农本草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5:53.
被引量:1
2
元·佚名.增广和剂局方药性总论[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8:11.
被引量:1
3
明·陈嘉谟.本草蒙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86.
被引量:39
4
(明)李时珍编著,夏魁周等校注..李时珍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272.
5
清·叶志诜.珍本医书集成·本草类·神农本草经赞[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65.
被引量:1
6
严世芸.三国两晋南北朝医学总集·王叔和医学集·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20-330.
被引量:1
7
明·李中梓著,包来发主编.李中梓医学全书·本草征要[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48.
被引量:1
8
(明) 李中梓..雷公炮制药性解[M],1998.
9
清·汪切庵.本草易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133.
被引量:3
10
梁·陶弘景.名医别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9.
被引量:41
共引文献
118
1
张玉萍,肖梅华.
丹溪四书"痛风"考[J]
.中医文献杂志,2004,22(4):11-13.
被引量:9
2
田文敬,蔡永敏,邱彤,邹杰.
眩晕的文献源流考释研究[J]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5,20(4):80-82.
被引量:4
3
王世民.
党参出典小考[J]
.山西中医,2005,21(6):42-43.
被引量:3
4
杨德胜.
土家族药物发展史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2006,22(3):98-101.
被引量:7
5
林大勇,林庶茹,安素环,关庆增.
论仲景时代古秤唯有“铢两”而无“分”名[J]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543-543.
被引量:2
6
李董男,方晓阳.
黄疸外治法的中医史研究[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3(4):342-345.
被引量:6
7
蒋士鹏,杨一令,来平凡.
落新妇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61-1562.
被引量:7
8
彭娟,叶品良.
牛膝的本草学考证[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6,27(5):55-56.
被引量:8
9
缪珠雷,张康,柏巧明,杨鸣泽,周秀佳.
中华大蟾蜍新药用部位-蟾蜕的来源、性状观察及本草考证[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323-2324.
被引量:12
10
李慧芬,张学兰.
丹参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24(11):2058-2059.
被引量:18
同被引文献
141
1
马仁强,刘俊田,陈健文.
试论治疗外感热症中药的药理学研究方法与评价[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8):56-58.
被引量:3
2
夏怡,李祥,陈建伟,王敏芳.
石膏及白虎汤清热泻火功效的实验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9,23(2):48-51.
被引量:34
3
竺可桢.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
.考古学报,1972(1):15-38.
被引量:1302
4
黄智芬.
白虎加人参汤加味治疗肿瘤性发热30例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2005,23(6):41-42.
被引量:8
5
龚跃新,梁宪扬,强静.
生、煅石膏的电镜观察及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21-23.
被引量:13
6
谭毓治,彭旦明,肖舜玲,龙鸣鹤,胡因铭.
九个方剂对大鼠实验性发热的影响[J]
.中国中药杂志,1989,14(5):50-51.
被引量:23
7
黄欣荣.
复杂性究竟有多复杂?——论复杂性的测度[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5,13(4):49-55.
被引量:14
8
张廷模,王建.
浅析中药药性“一药二气”说[J]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53-1154.
被引量:26
9
于虹.
论中药的法象药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5,20(11):648-649.
被引量:38
10
王飞儿.
竹叶石膏汤治疗妇科术后高热2例[J]
.中国中医急症,2006,15(3):326-32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1
1
金锐,张冰.
复杂性科学视野下的中药药性理论——药性形成的多源性[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12,10(11):1198-1205.
被引量:13
2
王凤霞,郭劲松,罗立平.
从石膏地质成因新的角度探讨其中药疗效与作用机制[J]
.世界中医药,2013,8(7):798-800.
被引量:9
3
贾志新,王世民,冯五金.
石膏非大寒之品[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5,16(2):12-13.
被引量:7
4
夏洽思,胡方林.
清燥救肺汤石膏用法探讨[J]
.现代中医药,2015,35(5):127-129.
被引量:7
5
金华彬,郭彬,秦燕勤,陈玉龙.
石膏性寒辨析--与王琳、李成文等商榷[J]
.光明中医,2016,31(6):889-890.
被引量:2
6
李丽,李成文,郭凤鹏.
张锡纯应用石膏撷菁[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6):2536-2539.
被引量:19
7
杨柳,张义生,徐惠芳,袁明洋,林哲人.
矿物类中药石膏清热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师,2016,19(10):1943-1945.
被引量:30
8
魏亦威,章德林.
历代石膏性味记载规律的探究[J]
.江西中医药,2018,49(12):15-18.
被引量:2
9
张义军.
石膏药性思考[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3):135-136.
被引量:1
10
范泽玲,刘英杰.
生石膏在妇产科术后高热中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9,25(3):403-405.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89
1
凌霄,王盼盼,马静,李学林,孟菲,张博.
临床功效反推法在中药药性研究中的作用[J]
.中医杂志,2020,61(5):396-399.
被引量:5
2
时文凤,曹艳,曹国胜,卢山,黄必胜.
矿物药石膏的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21,44(7):1793-1796.
被引量:55
3
刘伟,龚普阳,顾健,袁志翔.
具解热抗炎、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探讨[J]
.中药材,2020,43(8):2077-2083.
被引量:13
4
任伟钰,苏敬,刘永琦,侯雯倩,郑宜,魏本君,靳晓杰,张利英,张志明,刘东玲,宁艳梅.
全国各省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诊疗方案分析[J]
.中草药,2020,51(5):1139-1146.
被引量:52
5
石智尧.
浅论张锡纯对麻杏石甘汤的认识[J]
.名医,2020,0(3):256-256.
被引量:5
6
刘畅,孙磊,聂晶,丁艳娇,吴记勇.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法的化湿败毒方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分子机制初步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3(11):56-63.
被引量:7
7
韩旭,张杰,李银燕.
加减透脓散配合乳痈散外敷治疗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64例[J]
.辽宁中医杂志,2022,49(4):75-79.
被引量:8
8
张永前.
探析张锡纯在温病治疗中运用“人参”的经验[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9,34(12):5612-5614.
被引量:7
9
张春兰,杨冰,孙建鑫,张迪,赵国平.
基于古代文献探析"燥邪"阴阳属性[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1(15):301-302.
10
俞彪.
监督执法机关如何为企业创造宽松有序的发展环境[J]
.监督与选择,2000(6):6-7.
1
罗燕梅.
市售中药石膏的鉴定及质量考察[J]
.中草药,2000,31(2):139-139.
被引量:1
2
蔡文科,史璋英.
如何恰当地运用中药石膏[J]
.北京中医,1994,13(3):33-34.
3
院民生.
再识中药石膏[J]
.内蒙古中医药,2005,24(5):17-17.
被引量:1
4
张贞丽,谢鸿霞,于宗渊,王鹤立.
山东中药石膏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J]
.中草药,1996,27(2):124-124.
5
武绍恒.
浅述中西药合用[J]
.新疆中医药,2008,26(6):40-41.
被引量:1
6
焦一鸣,田华,黄天本.
肝硬化辨证分型不宜单列血瘀型[J]
.辽宁中医杂志,1997,24(2):53-53.
被引量:2
7
亢志兰.
略谈石膏之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
.光明中医,2006,21(5):16-17.
被引量:42
8
胡景新,孟凡会,苏畅,范桂华.
中药石膏对烧伤鼠血浆、脾组织、腹腔巨噬细胞中环核苷酸以及血浆PGE_2含量的影响[J]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991,7(1):12-15.
被引量:2
9
李丽,孙冬梅,赵艳波.
黄柏与关黄柏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杂志,2006,4(12):418-419.
被引量:6
10
李成文,杜正浩,鲁兆麟.
柴胡入肺经膀胱经探讨[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2(10):663-664.
被引量:1
新中医
201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