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理念的演变和我国城市更新的需求
被引量:29
出处
《城市问题》
2000年第1期11-13,共3页
Urban Problems
参考文献7
-
1刘易斯·芒福德 倪文彦 宋俊岭 译.《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9年版.第304页. 被引量:5
-
2约翰·奈斯比特.《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新方向》[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61、166页. 被引量:2
-
3陈秉钊.21 世纪的城市与中国的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1998,22(1):13-15. 被引量:36
-
4沈清基.知识经济与城市发展[J].规划师,1999,15(3):113-118. 被引量:7
-
5徐巨洲.后现代城市的趋向[J].城市规划,1996,20(5):10-13. 被引量:29
-
6D.Burtenshaw & M.Bateman.The European City:a Western Respective.David Fulton Publishers,1991. 被引量:1
-
7Robert K.Home.Inner City Regression.London:E.& F.N.Spon,1982.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5
-
1王缉慈.关于我国区域研究中的若干新概念的讨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5(6):114-120. 被引量:38
-
2方可,章岩.旧城更新中如何保持“城市的多样性”[J].现代城市研究,1998,13(3):49-51. 被引量:5
-
3徐巨洲.理性看待中国 21 世纪城市发展——关于三个发展阶段目标的战略思考[J].城市规划,1998,22(2):17-21. 被引量:34
-
4徐巨洲.现实主义的城市土地利用与发展观[J].城市规划,1999,23(1):9-13. 被引量:31
-
5钟生坦,黄铁苗.知识经济与综观经济效益[J].学术研究,1998(12):70-73. 被引量:1
共引文献71
-
1钱才云.对生态与建筑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6(z1):102-105.
-
2万晔,司徒群,朱彤,扬克诚,付保红,吴文青.云南彝族农村聚落区人地关系研究[J].经济地理,2002,22(S1):58-62. 被引量:7
-
3郝俊芳,张春祥.注重城市与文化关系的研究[J].上海城市规划,2006(2):36-38. 被引量:2
-
4黄骊.城市的现代和后现代[J].人文地理,1999,14(4):30-33. 被引量:17
-
5周卫.科技进步与21世纪城市发展[J].现代城市研究,1998,13(5):4-7. 被引量:1
-
6吴江.信息城市的若干特征和趋向[J].现代城市研究,1998,13(5):17-20. 被引量:1
-
7张京祥,崔功豪.后现代主义城市空间模式的人文探析[J].人文地理,1998,13(4):25-29. 被引量:17
-
8王紫雯,王媛.城市传统景观特质的整体性分析研究——以杭州市环湖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4,28(7):14-20. 被引量:17
-
9金笠铭.新的规划理念与职业素养的培育[J].规划师,1998,14(2):29-30.
-
10王冬.对我国现行规划管理机制中部分问题的思考[J].规划师,1998,14(4):77-79.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33
-
1李云燕,赵万民,朱猛,王梅.我国新时期旧城更新困境、思路与基本框架思考[J].城市发展研究,2020,27(1):57-66. 被引量:18
-
2于涛方,彭震,方澜.从城市地理学角度论国外城市更新历程[J].人文地理,2001,16(3):41-43. 被引量:16
-
3刘江华,张强.广州面向21世纪的发展定位研究[J].开放时代,2000(2):7-15. 被引量:1
-
4杨敏.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社区意涵之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6):878-882. 被引量:16
-
5李俊杰,张建坤,刘志刚.旧城改造的社会评价体系研究[J].江苏建筑,2009(6):1-3. 被引量:8
-
6范今朝.从城市本质论中国的城市化道路与城乡统筹发展——兼论当代行政区划体制改革的关键[J].浙江社会科学,2013(3):11-21. 被引量:8
-
7孙群郎.郊区化对美国社会的影响[J].美国研究,1999,13(3):42-57. 被引量:17
-
8苏少之.1949~1978年中国城市化分析[J].当代中国史研究,1999,6(2):4-15. 被引量:4
-
9张捷,王淼,任黎秀,聂献忠.试论城市闲暇业及其持续发展[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8,35(2):171-178. 被引量:24
-
10张卫宁,李保峰.城市结构形态变化的新问题——德国城市结构形态变化的启示[J].城市问题,1998(4):62-63. 被引量:5
引证文献29
-
1朱华,薛世远.城市更新视角下城市“异质”流动人口聚居区“城中村”改造研究——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J].重庆建筑,2020,0(2):16-18. 被引量:2
-
2张沛,王丹,张俊杰.西安城市行政中心迁移的理性思考与现实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7,21(6):53-57. 被引量:10
-
3甘萌雨,朱竑.城市游憩驱动下的传统社区肌理重构研究——以广州荔湾湖公园社区为例[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67-172. 被引量:4
-
4毛丽青.以创造城市活力为核心的城市中心地区更新规划——以德国格腊市为例[J].规划师,2007,23(5):90-95. 被引量:4
-
5张汉,宋林飞.英美城市更新之国内学者研究综述[J].城市问题,2008(2):78-83. 被引量:26
-
6赵海波.城市更新中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方法探究[J].山西建筑,2009,35(1):38-39. 被引量:5
-
7温建霞.学习型城市规划更新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6):166-167.
-
8王立.城市社区生活空间规划的控制性指标体系[J].现代城市研究,2010,25(2):45-54. 被引量:8
-
9王立,王兴中.基于新人本主义理念的城市社区生活空间公正结构探讨[J].人文地理,2010,25(6):30-35. 被引量:11
-
10卢琳,徐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欧美国家城市更新研究的启示[J].福建建筑,2011(6):6-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386
-
1赵荣,吴铮争.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更新策略研究——以西安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53(4):5-15. 被引量:6
-
2李晓凤,周思思.社区生活空间视域下新生代农民工生存压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初探[J].都市社会工作研究,2020(1):38-57.
-
3王世福,易智康,张晓阳.中国城市更新转型的反思与展望[J].城市规划学刊,2023(1):20-25. 被引量:21
-
4王先知.基于“街区开放”规划理念的中央商务区建设——以济南市CBD为例[J].城市住宅,2020,0(2):72-74. 被引量:4
-
5蒋向国,陈丽翠,张婉君,尹湘婕.全域型城市更新模式创新探索——以北京石景山西部城市更新实践为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4):217-219.
-
6朱华,薛世远.城市更新视角下城市“异质”流动人口聚居区“城中村”改造研究——以广州市石牌村为例[J].重庆建筑,2020,0(2):16-18. 被引量:2
-
7袁瑀苗,王宽,倪琪.社区微更新研究进展综述[J].《规划师》论丛,2020(1):191-200. 被引量:3
-
8侯晓蕾.北京老城区微花园绿色微更新研究实践[J].北京规划建设,2019,0(S02):161-169. 被引量:7
-
9郑文升,丁四保,王晓芳.东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J].经济地理,2006,26(S1):238-241. 被引量:2
-
10吕灵华.“两型”社会视角下的湖南新型城市化道路探析[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8(6):58-60. 被引量:1
-
1陈方.社区规划中的设计理念演变与求索[J].四川建材,2007,33(5):164-166. 被引量:1
-
2黄明,龚静.基于建筑教育理念演变的高校建筑系馆空间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0(6):38-38.
-
3刘孟安.共生的城市建筑与景观[J].城市建筑,2015,0(19):37-37. 被引量:1
-
4晋美俊,李俊明.数字城市与低碳城市的融合研究[J].安徽建筑,2011,18(1):10-1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