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东丰县2001-2010年内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监测结果的分析和讨论。进而掌握全县EHF的发病率、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及其中的流行病学规律。通过对该传染病发病高峰的时间和地域进行探究,为我县今后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和防控流行性出血热提供理论的依据。方法分析我县2001-2010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我县2001—2010年累计发生流行性出血热3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33/10万,发病率呈逐年增加之势,在06年达到了高峰,随后逐年下降。十年期间.该病越来越危害到人群的健康及生命,并成为传染病中的主体。结论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病学分型以野鼠型为主要,家鼠型和野鼠型同时存在。该病人群普遍易感.在全县的发生呈现显著的局限性、散发性和边缘性等特点。该病极易误诊而延误病情,因其早期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而极易将两者混淆。故对病情的传染控制力度不够而扩大疫情。能够显著控制其流行的防治措施包括疫苗的接种、消灭传染源老鼠以及整治环境进行综合的防控。
出处
《医学信息》
2011年第23期718-719,共2页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