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姜白石《徵招》上、下阙最后一名旁谱,都“住声”尺字: (上阙)此一 (下阙)标厶 行(?) 未一 还(?) 成(?) 是(?) 归(?) 计(?) 验之以《词源)“八十四调”名,当属“黄钟徵”,或谓“正黄钟宫徵。”事情似乎较简单,在弄清南宋“之调式”与北宋“为调式”殊异的情况下,此宫调不正与《徵招》名所蕴之调式含意相吻吗? 然而,姜白石自序却谓:“此曲依晋史,名曰黄钟下微调。”又云:“如黄钟之徵,以黄钟为母,不用黄钟乃谐”,便使问题变得有点迷离扑朔,令人难测玄机。 是否“假之以徵” 首先使人想到的是,《宋史·乐志》云:“徵、角二调,其均自隋唐间已亡。”蔡绦铁《围山坐谈》亦云:“自魏、晋后至隋、唐,已失微、角二调之均韵矣。”(燕乐考原》:燕乐四均,共二十八调”。而《词源》又云:“今雅俗只行七宫十二调。”蔡桢疏证:
出处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8-11,共4页
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