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由个体主体创新能力、群体主体创新能力和国家主体创新能力构成,在其根本上,是指个体主体的批判认识能力、发现论证能力和阐发传播能力。它是来源于人的可能性的虚践能力和适应于人的生成性的实践能力的综合建构。
作者
姜晓丽
机构地区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党委宣传部
出处
《岭南学刊》
2011年第6期105-109,共5页
Lingnan Journal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创新能力
构成
虚践能力
实践能力
分类号
B0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德尼.康布斯纳,邓刚.
德里达:解构与理性[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3):28-34.
被引量:2
2
贺来.
确立“哲学创作”与“哲学研究”的良性循环关系——对哲学发展中一个前提性问题的思考[J]
.哲学动态,2006(10):12-15.
被引量:4
3
(斯洛文)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Zizek)[著],胡雨谭,叶肖.幻想的瘟疫[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被引量:1
4
韩庆祥,亢安毅著..马克思开辟的道路 人的全面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53.
5
王晓华著..个体哲学[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194.
6
贺照田编,朱光潜.朱光潜学术文化随笔[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被引量:1
7
(美)贝拉(Bellah,RobertN.)等著,翟宏彪等.心灵的习性[M]三联书店,1991.
被引量:1
8
[德]海德格尔(Heiderger,M·) 著,陈嘉映,王庆节.存在与时间[M]三联书店,1987.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Chen Shaoming Feng Shize.
Attitude to Dialogue in Chinese Philosophy[J]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05,26(1):112-120.
被引量:1
2
[1]Edmund Husserl.Recherches logiques,Paris,PUF,1961.
被引量:1
3
[2]Jacques Derida.De la Grammatologie,Paris,Minuit,1961.
被引量:1
4
[3]Jacques Derida.La voix et le phénomène,Paris,PUF,1961.
被引量:1
5
[4]Jacques Derida.Marges de la philosophie,Paris,Minuit,1961.
被引量:1
6
[5]Jacques Derida.Force de loi,Paris,Galilée,196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4
1
王晓朝.
哲学的跨学科本性与哲学的创新之路[J]
.江西社会科学,2007,27(1):8-13.
被引量:4
2
杨竞业.
应当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师吉金教授商榷[J]
.探索,2010(1):178-181.
被引量:2
3
贺来.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如何可能——关于构建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前提性反思[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73(2):5-13.
被引量:4
4
余境熹,何超英.
汉语死亡禁忌语杂议[J]
.国际汉语学报,2011,2(1):223-230.
同被引文献
17
1
陶清.
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也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6(4):27-28.
被引量:3
2
袁振国.
提高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和研究质量的思考[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3(1):1-3.
被引量:11
3
邱均平,谭春辉.
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及评价现状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2):66-71.
被引量:6
4
顾国爱.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创新能力评价初探[J]
.中国市场,2008(39):118-119.
被引量:4
5
谭春辉.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的基本指标框架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5(6):84-89.
被引量:12
6
熊进.
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构成[J]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1):3-9.
被引量:6
7
谭春辉.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
.评价与管理,2010,8(4):62-67.
被引量:1
8
杨云香.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13(2):33-34.
被引量:2
9
谭春辉,王乐.
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评价模型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1):98-103.
被引量:6
10
杨建林,邓三鸿.
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J]
.情报科学,2013,31(9):20-24.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吴红杏,刘嵘.
新时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研究[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105-106.
被引量:1
2
王湾.
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12):19-25.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湾.
我国高职院校人文社会科学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2(12):19-25.
1
沈湘平.
论全球伦理的两重视角[J]
.唯实,2003(10):4-9.
2
郭沂.
主持人手记[J]
.世界哲学,2010(5):46-46.
3
崔治忠.
对哲学何为的分析与回答[J]
.理论月刊,2015(10):50-55.
被引量:1
4
李建华,高清林.
官德:社会的主体性道德[J]
.社会科学,1998(12):46-49.
被引量:1
5
陈新汉.
中日价值论交流的一次盛会──中国价值论代表团访日学术交流综述[J]
.人文杂志,1998(6):165-166.
6
王孝哲.
简论道德的价值[J]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15-16.
7
鲍训吾.
个别主体与群体主体的矛盾问题──兼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J]
.中州学刊,1998(4):44-49.
8
徐贵权.
价值真理新探[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9-12.
被引量:1
9
李楠明.
从群体主体向个体主体的嬗变──对市场经济的哲学透视[J]
.求是学刊,1996,23(1):17-20.
被引量:2
10
马怀刚.
略论价值范型[J]
.晋阳学刊,1996(4):54-57.
被引量:1
岭南学刊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