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禅诗今译百首》著者自序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诗无达诘”,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诗歌是不可能彻底解释清楚的,或者说任何一种解释都带有解释者的主观理解成份,因此也就因人而异,永远不可能出现一种“最终解释”。禅诗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禅宗认为它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原本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述的,禅诗仅仅是勉强用来做喻示或暗示而已。这就像禅宗常讲的“指月”之喻一样,诗境不过是指向明月的手指,禅境才是手指要指的明月。于是,无论多么高明的解释者,要说清所见的“手指”(诗境)已属不易,要说清所感的明月(禅境)则不免是非非之想了。
出处 《佛教文化》 1993年第2期46-46,共1页 Buddhist Culture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