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26-29,共4页
Journal of Hain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同被引文献26
-
1张胜康.社会交往与青年社会化的作用机制[J].当代青年研究,1999(3):32-34. 被引量:3
-
2林伟雄.青年社会化与大学生社团结构与功能的调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44-48. 被引量:13
-
3刘成明.社会转型对早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青海社会科学,1999(2):116-120. 被引量:7
-
4孙少晶.网络传播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J].青年研究,1999(7):37-39. 被引量:147
-
5王卫.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的转型[J].青年研究,1999(12):10-14. 被引量:71
-
6风笑天,孙龙.虚拟社会化与青年的角色认同危机——对21世纪青年工作和青年研究的挑战[J].青年研究,1999(12):15-19. 被引量:59
-
7唐蓓.浅析大众文化对青年社会化的影响[J].青年研究,1999(5):33-37. 被引量:5
-
8夏天阳.知识经济时代的学习、教育与创新──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高科技的影响[J].当代青年研究,1998(5):4-6. 被引量:4
-
9方巍.知识经济时代青年发展前景初探[J].当代青年研究,1998(6):36-39. 被引量:4
-
10苏颂兴.青年社会化与社团的现代性功能[J].社会科学,1998(5):53-56.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0
-
1刘雨航,罗阳.面对不确定性:后疫情时代学校治理的情感转向[J].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0(1):215-231. 被引量:1
-
2张静.浅谈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相关对策[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4):52-56. 被引量:1
-
3张玮.网络时代青少年的虚拟社会化[J].电化教育研究,2004,25(10):24-25. 被引量:4
-
4罗清萍.促进网络与未成年人协调发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21(11):136-137.
-
5王敏,廖济忠,池慧灵.当代大学生社会化问题调查与分析[J].引进与咨询,2005(6):63-64. 被引量:4
-
6冯瑛,李庆峰.闲暇本不应无聊——试析大学生闲暇生活的意义[J].社会心理科学,2005,20(4):57-62. 被引量:3
-
7阳柳青,韩振华.论动画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青年探索,2006(1):9-12. 被引量:11
-
8徐睿.网络对青少年角色社会化的影响——透析网络文学《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的相关“跟贴”[J].青年研究,2006(6):44-48. 被引量:8
-
9曾汉君,马文峰.文艺时尚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7,6(1):84-86. 被引量:1
-
10江进林,舒白梅.论“PK”的流行原因及其词义转化[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23(10):32-34. 被引量:2
-
1苏颂兴.论当代中国青少年的经济社会化[J].社会科学,1992(4):33-36.
-
2曾向东.职业指导在家政服务业中的重要地位[J].教育与职业,2005(6):12-13. 被引量:2
-
3毕鉴颢.家政服务渐成求职热门[J].职业教育研究,1999(9):18-18.
-
4张勇,王嫚.新时期青年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初探[J].中国青年研究,2012(1):22-26.
-
5Jeylan T.Mortimer,Katherine Dennehy,Chaimun Lee,谈谷铮.子女零用钱与美国家庭经济社会化[J].当代青年研究,1992(4):37-42.
-
6王永锡.《资本论》第三卷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现实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1983(2):16-22.
-
7叶国富.青年择业意识对劳动力分配的影响及对策[J].江汉论坛,1990(5):38-40.
-
8雷志飞.青年择业意识的变迁[J].时代风采,1994(8):38-38. 被引量:1
-
9石劲松.转变观念与再就业[J].瞭望,1997(27):23-23.
-
10白杰.新时期青年的“消极点”和“兴奋点”[J].青年研究,1986(11):2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