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超个人心理学对西方文化的超越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超个人心理学对西方文化的超越葛鲁嘉葛鲁嘉,1956年生,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兼社会心理学系主任,副教授,在职博士生,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委员,《心理科学》期刊编委,《心理学探新》期刊编委,吉林大学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
作者
葛鲁嘉
机构地区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出处
《长白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4-88,共5页
Changbai Journal
关键词
超个人心理学
西方文化
转换的意识状态
科学心理学
人本心理学
实证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
传统心理学
研究方式
人的意识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2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2
1
杨韶刚.
走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J]
.心理学探新,1999,19(1):19-24.
被引量:5
2
刘鹏.
试析超个人心理学及其关于意识的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130-133.
被引量:3
3
铃木大拙 弗洛姆.禅与心理分析[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6.164.
被引量:15
4
林方.心灵的困惑与自救[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被引量:4
5
里奇拉克.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被引量:4
6
蔡仁厚.儒家心性之学论要[M].台湾:文津出版社,1980.
被引量:1
7
梅多,等.宗教心理学[M].陈麟书,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被引量:2
8
葛鲁嘉 等.天命与中国民众的心理生活[J].长白论丛,1995,(5).
被引量:2
9
莫阿卡西.荣格心理学与西藏佛教[M].江亦爵,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
被引量:1
10
SPILKA,B. & MCINTOSH,D. N.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Theoretical Approaches [M]. Westview Press, 1997.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4
1
李伟.
超个人心理学的兴起以及其主要理论[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240-241.
2
刘鹏.
试析超个人心理学及其关于意识的研究[J]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6,28(6):130-133.
被引量:3
3
葛鲁嘉.
宗教形态的心理学述评——心理学的五种历史形态考察之三[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6(1):134-138.
被引量:5
4
迟延萍,霍涌泉.
意识研究复兴的心理学背景[J]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2):61-64.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李伟.
超个人心理学的兴起以及其主要理论[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下),2013(7):240-241.
2
葛鲁嘉.
心理资源论——心理学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态[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7(6):104-108.
被引量:6
3
顾正薇.
非常态心理学的意识研究[J]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2):206-208.
4
曾碧.
非常态心理学:超个人心理学的非常态意识研究[J]
.甘肃高师学报,2009,14(6):105-107.
5
姜永志,张海钟.
天命观对中国人格心理的构建与影响[J]
.心理学探新,2011,31(1):18-22.
被引量:5
6
钟洪亮,吴宏洛.
佛教慈善组织养老服务递送能力的探索性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0(4):89-101.
被引量:8
7
吴丽芝.
强化心理护理对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J]
.中华护理教育,2014,11(1):57-59.
被引量:6
8
孟瑶,侯萍萍.
宗教心理学的本土化发展[J]
.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10):329-330.
被引量:1
1
周宁.
心理学的三种存在水平[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3):91-95.
2
杨韶刚.
走向整合的超个人心理学[J]
.心理学探新,1999,19(1):19-24.
被引量:5
3
王春雷,张锋.
理论的与实证的心理学:历史的经验[J]
.榆林学院学报,1999,12(2):14-19.
被引量:1
4
葛鲁嘉.
西方实证心理学与中国心性心理学概念范畴的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战线,2005(6):34-37.
被引量:9
5
杨韶刚.
道德心理学的哲学思考——论心理学与伦理学的会通与融合[J]
.心理学探新,2004,24(3):19-25.
被引量:9
6
《心理科学》稿约[J]
.心理科学,2007,30(4).
7
《心理科学》稿约[J]
.心理科学,2006,29(2).
8
《心理科学》2009年总目录[J]
.心理科学,2009,32(6):1530-1537.
9
《心理科学》稿约[J]
.心理科学,2009,32(2).
10
《心理科学》稿约[J]
.心理科学,2006,29(1).
长白学刊
1996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