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形声字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论形声字□李国英在文献大量产生之后,形声字一直是汉字的主体。因此,深入研究形声字对于进一步认识汉字的性质、演变及其发展方向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所持的主要观点是:形声字是汉字分化的产物;加标形旁是形声字产生的主要途径;形符的主要功能是区别;区别的方式是提...
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形声字
汉字体系
形声化
甲骨文
象形字
分化字
形符
文字体系
拼音文字
中国文字学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89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9
1
黄德宽.
古汉字形声结构的动态分析[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1):95-103.
被引量:1
2
黄德宽.
论形符[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117-125.
被引量:5
3
李淑霞.
简论形声字产生的来源及形成方法[J]
.黑龙江农垦师专学报,2001,15(3):54-56.
被引量:3
4
张新艳,韩卫斌.
《说文》形声字误断探因[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9,25(1):122-125.
被引量:1
5
应贤君.
浅谈形声字的来源[J]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3,5(1):43-45.
被引量:2
6
孙建伟.
20世纪以来的“亦声”研究综述[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4(2):14-21.
被引量:1
7
马育良.
关于汉字早期形声化现象的再认识[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6):94-99.
被引量:3
8
万业馨.
略论形声字声旁与对外汉字教学[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1):62-69.
被引量:61
9
吴长安.
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64-68.
被引量:5
10
吴泽顺.
《说文解字》亦声字论[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7(1):73-80.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5
1
赵海燕.
《五经文字》的正字观及其现实意义[J]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4):25-28.
被引量:1
2
陈正正.
汉语形声字研究三十年[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4,12(1):72-80.
被引量:3
3
李娴.
汉字义化与形声化关系探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15,36(5):98-101.
4
李昕皓.
《说文解字》形声字溯源——以《示部》等部为例探究[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0(5):5-9.
被引量:1
5
郭照川.
论汉字发展过程中表意字向形声字的转化[J]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38(2):1-5.
二级引证文献
5
1
曾新.
唐代正字运动研究[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29(4):62-64.
2
陈正正.
朱珔假借违背训诂原理和形式逻辑研究[J]
.理论月刊,2016(10):80-85.
被引量:2
3
陈正正.
文字发展定律对假借字的影响[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7,19(6):107-112.
被引量:1
4
陈正正.
论朱珔《说文假借义证》的假借研究[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5):125-130.
5
白佳欢.
《说文·示部》字研究综述(2005-2021)[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23(6):173-175.
被引量:1
1
蒋延平.
部首“艹”结构演变原因概述[J]
.文学教育,2014(2):142-142.
2
苏培成.
由“膻”字的演变看汉字的形声化[J]
.咬文嚼字,2016,0(3):35-37.
3
马育良.
关于汉字早期形声化现象的再认识[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3(6):94-99.
被引量:3
4
李娴.
汉字义化与形声化关系探析[J]
.韶关学院学报,2015,36(5):98-101.
5
王南平.
汉字演变规律试析[J]
.教师教育论坛,1996,22(2):30-32.
6
吴长安.
汉字走上形声化道路的社会文化原因[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5):64-68.
被引量:5
7
王应龙.
论汉字的形声化与假借[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9(5):132-133.
被引量:1
8
张琳琳,郝树栋.
李国英、李运富《古代汉语教程》与王力《古代汉语》对比研究[J]
.金田,2014,0(4):118-118.
9
万业馨.
从汉字识别谈汉字与汉字认知的综合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2):72-79.
被引量:30
10
陈永生.
古汉字形声字与圣书字形声字的声旁对比[J]
.科技信息,2006(01S):63-63.
语文建设
1996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