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师教育论坛》
1998年第1期47-48,共2页
Teacher Education Forum
参考文献1
-
1日知主编..古代城邦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355.
同被引文献38
-
1林志纯.孔孟书中所反映的古代中国城市国家制度[J].历史研究,1980(3):123-132. 被引量:22
-
2林沄.关于中国早期国家形式的几个问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26(6):1-12. 被引量:39
-
3刘莉,星灿.龙山文化的酋邦与聚落形态[J].华夏考古,1998(1):89-113. 被引量:40
-
4储友信.旧石器时代旷野居址初探[J].江汉考古,1998(1):48-52. 被引量:3
-
5高天麟,张岱海.山西襄汾县陶寺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0(1):18-31. 被引量:86
-
6苏秉琦,殷玮璋.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J].文物,1981(5):10-17. 被引量:284
-
7白云翔,顾智界.中国文明起源研讨会纪要[J].考古,1992(6):526-549. 被引量:38
-
8佟柱臣.中国夏商王国文明与方国文明试论[J].考古,1991(11):1003-1018. 被引量:11
-
9何介钩.安乡划城岗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学报,1983(4):427-470. 被引量:39
-
10何介钧,周世荣.湖南安乡县汤家岗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82(4):341-354. 被引量:26
二级引证文献11
-
1常怀颖.近二十年来中国学术界国家起源研究述评[J].四川文物,2016(1):46-60. 被引量:6
-
2王冰.后危机时代的G20:角色定位与机制建构[J].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16(5):3-7.
-
3雷礼锡.早期环境观念与国家精神——兼谈创新美学研究方法的意义与方向[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0(3):5-13.
-
4陈明.土地制度与早期国家的创制——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国家起源论说的分析[J].中国农史,2018,37(1):75-85. 被引量:3
-
5林贤东.屈家岭文化的“中国高度”解读[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2):59-61.
-
6宋先杰.由圆到方:先秦时期古人对圆形和方形的认知[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8,40(6):71-77. 被引量:1
-
7王文轶.民族学视域下中国古代国家起源与形成路径的思考[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8(4):49-55.
-
8魏饴.试论史前人文洞庭之精华[J].文化软实力,2018,3(1):71-76.
-
9冉博文,吴灿.三种进化模式:中国早期国家起源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2,13(1):126-132.
-
10鲍颖建,李延士.龙山政治实验与造律台文化迁徙的关系论析[J].华夏考古,2024(5):109-119.
-
1赵世超.西周为早期国家说[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21(4):50-55. 被引量:7
-
2许纪霖.危机的反思[J].上海采风,2003(7):32-37.
-
3卢中阳.从西双版纳的内外之分看早期国家的统治基础[J].云南社会科学,2015(1):93-97.
-
4剡建华.试论系统层次网[J].晋阳学刊,1985(5):13-17.
-
5安强梅,陈亚洲,和芝兰.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与美国“个人主义”的社会功能[J].云南科技管理,2013,26(3):64-65.
-
6吴浩坤.西周和春秋时代宗法制度的几个问题[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26(1):87-92. 被引量:9
-
7王中宝.近代欧洲巫术迫害成因考[J].黑龙江史志,2008(2):22-23.
-
8李小林.试论中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结构特征[J].殷都学刊,2009,30(4):136-139. 被引量:4
-
9经盛鸿.论严复的爱国主义思想及其迷失[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34-39. 被引量:1
-
10商国君.略论周公制礼和周礼指导原则[J].求是学刊,1993,20(2):98-101.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