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三峡地区夏商时代埋葬习俗文化考古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三峡地区相当于中原夏商时代文化时期遗址早有所发现 ,相当于夏时期的资料较少 ,而商代墓葬有较多发现 ,其墓葬形制大致上与远古时期尤其是与相当龙山文化时期的墓葬形制资料情况基本相似。
作者
杨华
出处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9年第5期12-16,共5页
Journ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University
关键词
三峡地区
夏商时代
同时期
人类社会
历史
分类号
K892.2 [历史地理—民俗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徐士友.
当阳赵家湖楚墓头向的两点启示[J]
.江汉考古,1999(2):55-58.
被引量:6
2
杨华.三峡新石器时代埋葬习俗考古与同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社会[J]四川三峡学院学报,1999(02).
被引量:1
3
张振标,王善才.
湖北长阳青铜时代人骨的研究[J]
.人类学学报,1992,11(3):230-240.
被引量:18
二级参考文献
18
1
魏海波,张振标.
辽宁本溪青铜时代人骨[J]
.人类学学报,1989,8(4):320-328.
被引量:16
2
王令红,人类学学报,1988年,7卷,1期,17页
被引量:1
3
任式楠,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年
被引量:1
4
童恩正,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1986年
被引量:1
5
韩康信,安阳殷墟头骨研究,1985年
被引量:1
6
丁细藩,解剖学通报,1984年,7卷,2期,174页
被引量:1
7
莫世泰,人类学学报,1984年,3卷,3期,295页
被引量:1
8
张振标,史前研究,1984年,1期,69页
被引量:1
9
韩康信,人类学学报,1983年,2卷,2期,124页
被引量:1
10
张振标,古脊椎动物学报,1982年,20卷,1期,72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0
1
陈靓,傅家钰,夏格旺堆,拥措,席琳.
西藏札达县格布赛鲁墓地2017年出土颅骨的种系研究[J]
.西部考古,2023(1):242-257.
2
雷帅,陈靓,翟霖林.
西安鱼化寨史前婴幼儿乳齿的特征[J]
.人类学学报,2021(2):208-225.
3
张振标.
长阳青铜时代与大同北魏朝代人类牙齿的形态变异[J]
.人类学学报,1993,12(2):103-112.
被引量:14
4
温玉春.
夏氏族迁至河南的考古学证明[J]
.文物春秋,2002(6):1-5.
被引量:1
5
王晓宁.
清江流域物质文化遗产分类特征及其保护[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5):57-61.
被引量:5
6
吴秀杰,刘武,张全超,朱泓,Christopher Norton.
中国北方全新世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微观演化[J]
.科学通报,2007,52(2):192-198.
被引量:18
7
吕锦燕.
现代中国人眼眶的形态变异[J]
.人类学学报,2007,26(2):128-137.
被引量:1
8
杨华.
长江三峡地区东周时期埋葬习俗文化考古研究[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73-78.
9
陈钢,薛红,周艳杰,黄健,蔡新凤.
《灵枢》骨度研究——古今人体体表测量值比较[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2):3-7.
被引量:8
10
于孟洲.
湖北清江流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J]
.东南文化,2009(6):54-6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5
1
徐士友.
当阳赵家湖楚墓头向的两点启示[J]
.江汉考古,1999(2):55-58.
被引量:6
2
宜昌博物馆.
湖北当阳发现春秋时期人殉楚墓[J]
.江汉考古,1997(3):52-52.
被引量:3
3
高应勤,余秀翠,卢德佩.
湖北当阳赵巷4号春秋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90(10):25-32.
被引量:35
4
杨华.
长江三峡地区远古人类埋葬习俗(墓葬)资料的考古发现与研究[J]
.东南文化,2000(3):33-44.
被引量:4
5
张振标,王善才.
湖北长阳青铜时代人骨的研究[J]
.人类学学报,1992,11(3):230-240.
被引量:18
引证文献
1
1
杨华.
长江三峡地区东周时期埋葬习俗考古文化的研究[J]
.三峡文化研究,2007(1):205-238.
1
戚永晔.
是城非城,无关乎良渚文化的伟大[J]
.观察与思考,2008(24):49-49.
2
古韵.
票币同藏添新趣之青铜器(二)[J]
.集邮博览,2013(6):77-77.
3
韩东.
中国埙的文化意义[J]
.民族音乐,2009(4):7-8.
被引量:6
4
卞毓麟.
玛雅历法与2012末日[J]
.自然与科技,2012(6):44-48.
5
浩波.
评介《中国丧葬礼俗》[J]
.江汉考古,1992(3):95-96.
6
李文.
观音菩萨鎏金铜立像[北魏永平二年(509年)传世品][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5,52(5).
7
吴存浩.
商代墓葬形制和习俗研究[J]
.民俗研究,1994(4):42-46.
被引量:1
8
孙卓,万琳,韩用祥,张昌平,陈晖,田剑波,王刚,单思伟,庄霞,谢晓庆,刘富强,周燕林,白富元,余才山,李存信,梅迪,郝勤建.
武汉市盘龙城遗址杨家湾商代墓葬发掘简报[J]
.考古,2017(3):15-25.
被引量:19
9
溶雪.
《安阳殷墟徐家桥郭家庄商代墓葬——2004~2008年殷墟考古报告》简介[J]
.考古,2011(11):75-75.
10
何卫南,李岩.
潮阳新坡遗址的发掘及其意义[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7(4):25-29.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9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