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技术与文化形式(三)——电视的形式
被引量:5
出处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4-50,共17页
World Cinema
同被引文献38
-
1张登峰.“感觉结构”作为“关键概念”:理论系谱与文化实践[J].中国图书评论,2019,0(12):81-91. 被引量:7
-
2董晨宇,丁依然,叶蓁.制造亲密:中国网络秀场直播中的商品化关系及其不稳定性[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37-151. 被引量:47
-
3董晨宇,叶蓁.做主播:一项关系劳动的数码民族志[J].国际新闻界,2021,43(12):6-28. 被引量:58
-
4张平功.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阐释[J].国外社会科学,2001(2):57-59. 被引量:7
-
5赵斌.雷蒙德·威廉斯的“文化与社会”[J].外国文学,1999(5):66-69. 被引量:5
-
6张咏华.试论威廉斯的大众传播文化社会学理论[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7,22(6):1-6. 被引量:4
-
7王一川.后结构历史主义诗学——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述评[J].外国文学评论,1993(3):5-16. 被引量:18
-
8赵国新.情感结构[J].外国文学,2002(5):79-84. 被引量:39
-
9T波内赫,章杉.视觉感知与电影观赏[J].世界电影,2000(6):4-24. 被引量:4
-
10阎嘉.情感结构[J].国外理论动态,2006(3):60-61. 被引量:25
二级引证文献14
-
1《国际新闻界》传播学年度课题组.2022年中国的传播学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3,45(1):25-49. 被引量:10
-
2韩晓梅.电视电影独特的观赏视角与审美体验[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7(4):85-87.
-
3项冶.《胖婶进城》——城市影像·广场喜剧[J].当代电影,2007(6):64-65.
-
4梅楠.基于影视艺术传媒整合下电视电影的传播方式研究[J].新闻知识,2011(5):86-88.
-
5王天佑.电视电影《火线追凶》系列成功的内因分析[J].文教资料,2017(35):174-175.
-
6杨嵘均,顾佳圆.网络符号消费的社会心理与资本逻辑[J].江苏社会科学,2022(4):85-93. 被引量:15
-
7徐明亮,杜安.新世纪主旋律电影的空间叙事转向[J].电影文学,2022(16):28-34. 被引量:2
-
8朱元澳.文化唯物主义与威廉斯的群众意识[J].美与时代(美学)(下),2022(10):44-46.
-
9课题组.2022年度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学科发展研究报告[J].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2):4-19. 被引量:1
-
10李欣.当代东北农村电影的情感结构与文化反思[J].电影文学,2023(10):102-105.
-
1杨卫东.略论摄影艺术的文化特征[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9(3):61-62. 被引量:3
-
2范倍.技术与文化:数字媒体时代的电影艺术——第11期“电影学博士论坛”综述[J].当代电影,2010(7):110-112. 被引量:12
-
3刘明.浅议传统文化元素对舞台设计的影响[J].辽宁广播电视学刊,2013(5):66-66.
-
4会田诚:艺术家的视觉优先权[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COMPUTER ARTS数码艺术),2007(12):68-71.
-
5舟自横.图文摘要[J].电影世界,2007,0(Z2):14-15.
-
6洪煜.近代上海无线电广播与苏州评弹[J].史林,2012(6):11-16. 被引量:1
-
7易加义.笛源新声——乐改·创作·演奏[J].乐器,1990(2):39-40. 被引量:2
-
8董冰峰.不可能的艺术收藏[J].艺术与投资,2012(1):6-6.
-
9张利艳,张波.影像艺术之技术与文化的融合研究——以影视艺术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9(2):131-136.
-
10刘思东.中国画应注重技术与文化素养[J].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7):7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