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人类近代史上的重大发现——写在敦煌藏经洞发现暨敦煌学兴起100周年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的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东方艺术宝库。公元1900年6月22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箓在雇人清理今编号第16窟甬道积沙时,偶然发现甬道北壁有一小窟,也就是我们今天说的藏有大量写本佛经、佛画、法器及其它宗教、社会文书等文物的藏经洞。这一人类近代史上的重大发现,产生了震惊世界的影响,引起了整个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由此,20世纪在国际上形成了一门显学——敦煌学。藏经洞又名鸣沙石室,敦煌石室,现编号第17窟,是在第16窟甬道北壁上开凿出来的。它原是晚唐沙州归义军政权佛教教团的首领都僧统洪(?)的影窟,开凿于唐大中五年至咸通三年(公元851-862年)间。该窟平面近于方形,覆斗形窟顶,从地面至窟顶高3米。北壁贴壁建长方形禅床式低坛,坛上泥塑洪(?)像。北壁画有两株菩提树,枝叶相连,以示洪(?)
作者 马玉萍
出处 《党的建设》 2000年第7期41-41,共1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