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观音信仰与中国民众的现实需要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向来具有兼收并蓄的传统。在中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外来文化传入,经过中华本土文化改造、吸收、发展,最终融入中华文化的事例。观音信仰的中国化是与传统信仰相连续的宗教精神的反映。这不仅是出自宗族、家庭繁衍的需要,而且亦是儒家思想、学说的抬头和社会安宁的反映。而《观音经》和《孝经》的相互吸收、融合,已达于默契的阶段,深入到社会的各阶级和阶层的地步,影响着世间的男男女女,新时期出现的强烈生育欲望、在《观音经》和观音菩萨的权威和神通下统一了起来。
作者
屈川
机构地区
四川文理学院成教处
出处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4-25,共2页
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
关键词
观音
信仰
需要
分类号
B948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徐华威,王水根.
中土观音变性原因探析[J]
.天府新论,2006(S2):186-187.
被引量:2
2
孙丽.
中国人的观音信仰[J]
.中国宗教,2004(5):28-30.
被引量:5
3
段友文.
观音信仰成因论[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5(2):18-22.
被引量:6
4
孙修身,孙晓岗.
从观音造型谈佛教的中国化[J]
.敦煌研究,1995(1):7-15.
被引量:22
共引文献
29
1
邢莉.
敦煌女性观音图像叙事与民间传说叙事的互动与文化传播[J]
.普陀学刊,2023(1):109-120.
2
耿涵.
民间美术中的观音图像分析——以内丘神码中的“南海大士”为例[J]
.年画研究,2022(1):173-178.
3
刘严宁.
试论外来文化中国化何以可能——以佛教和基督教为例[J]
.学理论,2009(20):153-155.
4
段塔丽.
唐代民间佛教神祇信仰中的女性角色与地位[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0(4):114-120.
被引量:1
5
路合香.
谈河南村落的观音图像与信仰[J]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3(8):39-40.
6
刘春潮.
试论观音美术形象在华嬗变之原因[J]
.东方收藏,2013(9):109-112.
7
崔峰.
印度观音信仰的中土改造[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28(6):112-114.
被引量:1
8
许家瑞.
榆中县博物馆藏明代观音菩萨铜像浅析[J]
.陇右文博,2014(1):30-32.
9
焦杰.
性别之变:唐代中土地区观音女性化过程的考察[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36(4):1-9.
被引量:4
10
王芳.
论中国近代观音信仰的外在形态[J]
.世界宗教文化,2015(5):132-140.
同被引文献
20
1
常勤毅.
女性的精雕与人性的扭曲——从两部史诗论到中国封建文人的女性审美心态[J]
.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4):65-69.
被引量:2
2
秦俊香.
试论建安文人诗赋中女性的悲剧[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3):58-61.
被引量:3
3
英子.
三生花草梦姑苏——兼谈明清时期苏州文人创作中的女性视角[J]
.江苏地方志,2002(4):32-35.
被引量:1
4
王绪霞.
男权阴影下女性作者“隐逸”心态片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1):157-158.
被引量:1
5
杨芬霞.
男权视阈下的女侠传奇[J]
.贵州社会科学,2006(3):129-131.
被引量:6
6
柳和勇.
论观音信仰的中国文化底蕴[J]
.学术界,2006(4):178-182.
被引量:4
7
胡景星.
从生命美学角度反思中国女性体育弱势[J]
.科技信息,2008(14):19-19.
被引量:1
8
王天婵.
从元杂剧反面女性形象看元代文人心态[J]
.武夷学院学报,2009,28(1):51-54.
被引量:1
9
刘玉霞.
浅谈观音信仰的世俗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65-166.
被引量:1
10
李向平,赵翠翠.
信仰实践与中国公民社会——以佛教基层组织的运作为中心[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8-47.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张勇,张振东,王钰.
咏春拳传播过程中女性的“出场”及作用[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5,31(3):98-101.
2
李向平.
观音信仰方式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J]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32(3):106-110.
1
韩星.
荀子三才构架下的国家治理体系[J]
.社会科学战线,2016(2):17-23.
被引量:3
2
刘习根.
论基督教哲学的总体观——从总体观看基督教哲学的上通下达如何可能[J]
.广西社会科学,2012(6):53-56.
被引量:2
3
李卫红.
唯物史观人学视阈中的以人为本[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1(1):150-159.
4
李莲.
诚信的人文精神内涵[J]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0(2):17-19.
被引量:1
5
夏广兴.
观世音信仰与唐代文学创作[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5):100-106.
被引量:1
6
宋友文.
重新理解马克思与形而上学问题——兼驳海德格尔对马克思“达到了虚无主义的极致”的批评[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26(1):61-67.
被引量:3
7
钟晋兰.
闽西宁化县念佛嬷嬷传承与念诵的“小经”——以方田乡《佛本》与访谈资料为重点分析[J]
.客家研究辑刊,2016,0(2):47-70.
8
王孺童.
天津松竹斋刊印《观音经》考辩[J]
.法音,2004(4):34-35.
9
亚洲哲学[J]
.全国新书目,2003,0(4):38-38.
10
黎信.
“历史唯物主义与当代现实”第三期讲习班将于今夏在贵阳举办[J]
.哲学动态,1987(3):50-50.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