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十七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空间政治问题
被引量:
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十七年"作为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期,首先带给中国农民的是一种新纪元的时间感受,是这种感受促使其必须为旧有的空间赋予崭新的意义。新中国之"新"不是空间之新,是空间的主人们之于空间的理解之新。荒野、家庭、会场以及城乡作为文学中的空间,正是从这一意义上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属性。
作者
路文彬
机构地区
北京语言大学文学系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2-88,共7页
Literary Review
关键词
“十七年”
乡村文学
中国农民
空间
政治问题
政治属性
“新”
新中国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1
1
Hannah Arendt.on Violence[]..197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8
1
汪民安.
家庭的空间政治[J]
.东方艺术,2007(6):12-21.
被引量:29
2
孟伟哉,刘心武.
关于《钟鼓楼》的通信[J]
.当代文坛,1985(2):22-23.
被引量:2
3
高维进,钟大丰.
记录与表达──关于新中国纪录电影的对谈[J]
.电影艺术,1997(5):33-40.
被引量:5
4
王沪宁.
革命后社会政治发展的比较分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29(4):76-82.
被引量:46
5
朱立元,王文英.
中西艺术真实观念之比较[J]
.学术月刊,1987,19(1):49-55.
被引量:3
6
邹平.
一部具有社会学价值的当代小说——读刘心武的小说《钟鼓楼》[J]
.当代作家评论,1986(2):110-116.
被引量:7
7
张钟.
京华市民生活的交响乐章——读长篇小说《钟鼓楼》[J]
.小说评论,1985(4):30-33.
被引量:2
8
刘建平.
我的形式思想和图像观[J]
.中国油画,2008,0(1):9-12.
被引量:1
9
贺桂梅.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京味小说[J]
.北京社会科学,2004(3):12-21.
被引量:14
10
吴俊.
《人民文学》的创刊和复刊[J]
.南方文坛,2004(6):34-40.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9
1
董瑞兰.
人称角色、时空修辞、政治隐喻——《文艺学习》创作话语的广义修辞学阐释[J]
.闽江学院学报,2013,34(3):87-93.
2
巫洪亮.
“十七年”诗歌的乡村空间与社会认同[J]
.重庆社会科学,2013(12):64-69.
被引量:1
3
杜薇.
论“十七年”文学中的城乡关系叙述[J]
.商洛学院学报,2019,33(3):42-48.
4
董瑞兰,毛浩然.
《人民文学》(1949~1966)人物图像的广义修辞学分析[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1):92-98.
被引量:3
5
刘军茹.
重读《钟鼓楼》:时空装置、空间焦虑及伦理困境[J]
.北京社会科学,2021(10):28-37.
被引量:2
6
刘军茹.
空间、身体与共通——评路文彬长篇小说《深海沉默》的海洋书写[J]
.文艺评论,2023(1):48-56.
被引量:3
7
李瑞.
诗意·权力·劳动美学:“十七年”电影歌词的乡村空间[J]
.东方艺术,2023(2):129-135.
8
何国威.
“革命之后”语境下人与空间改造的影像呈现——以纪录片《新人村》为样本[J]
.艺术传播研究,2024(5):94-103.
9
胡子蓓.
专题类展览空间中的设计研究[J]
.明日风尚,2019,0(10):44-44.
二级引证文献
9
1
杨向荣.
马奈与福柯:“物-画”与再现危机——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J]
.社会科学战线,2022(7):180-190.
被引量:2
2
杨向荣.
委拉斯开兹与福柯:视觉凝视的话语深渊--跨媒介视域中的图像叙事解读[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172-180.
被引量:1
3
胡明华.
话剧《钟鼓楼》的舞台叙事与意义重构[J]
.东方艺术,2023(4):86-92.
4
沙莎.
身体发现·自我追寻·生命召唤——评路文彬《深海沉默》[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4,43(6):96-102.
被引量:1
5
陈浩天.
“十七年”时期《人民文学》期刊研究述评[J]
.新闻传播科学,2024,12(3):648-654.
6
邵璐,李伟超.
文本内外:《钟鼓楼》英译传播多元行为者之“众声”研究[J]
.外国语文,2024,40(4):118-129.
被引量:2
7
赵琪.
缺失、成长与另一种真实--论路文彬小说中的女性书写[J]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5(4):64-71.
8
王峰琳.
“海”的多元视景与“爱和自由”的哲思呈现——一路文彬《深海沉默》的诗学分析[J]
.文艺评论,2024(5):58-68.
9
赵双娟.
革命诗歌《一个和八个》电影改编的现代性转化[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24,15(4):41-48.
1
储兆文,韩鲁华.
论贾平凹对城市文化的文学叙述[J]
.小说评论,2013(3):155-160.
被引量:4
2
李勇.
“延安文学”时期乡村小说的发展境遇[J]
.长江学术,2009(4):176-178.
被引量:1
3
刘燕.
从春秋赋诗言志看《诗经·小雅》的政治属性——仅以《左传》为例[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0(1):195-196.
被引量:1
4
周瑶.
略论宋代“诗史”说的阐释学本质[J]
.殷都学刊,2009,30(1):81-84.
被引量:2
5
谈瀛洲.
城市文学:问题的由来[J]
.探索与争鸣,2011(4):14-16.
被引量:1
6
路文彬.
论“十七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气候政治学[J]
.南方文坛,2015(4):19-24.
7
管青青,张清湘.
“乡下比城里好”——论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文学和城市文学中的城乡二元价值判断[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6):232-233.
8
石爱娟.
舍得邮费[J]
.农家致富顾问,2013(4):35-35.
9
桑惠林.
娘舅(小小说)[J]
.农家致富顾问,2013(3):34-34.
10
刘军茹.
论“十七年”中国乡村文学中的饮食政治学[J]
.社会科学论坛,2015(10):202-209.
被引量:1
文学评论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