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胆胀是指胆腑气机通降失调所引起的以右胁胀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胆胀多发生在40 岁至65 岁年龄组, 女性高于男性.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胆胀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较早,其病名始源于〈内经〉, 〈灵枢·胀论〉[1] 中记载:"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对其论述更加精确、详细,所立的方剂如大柴胡汤、大陷胸汤、茵陈蒿汤等皆为临床治疗胆胀的有效方剂.秦景明〈症因脉治〉所列"胆胀者,柴胡舒肝饮"及〈柳州医话〉所立一贯煎皆为历代治疗胆胀行之有效的方剂.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首载胆胀医案, 为后世临床辨证治疗积累了经验.
出处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9期1590-1590,1557,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inal Gu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