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演变规律及发展模式
被引量: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对不同历史时期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在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结荚习性、株高、节间距离、分枝数、结荚数)、垄宽、耕翻深度、化肥用量、产量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黑龙江省不同生态区特点,提出黑龙江省发展大豆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的3种模式。
作者
肖佳雷
赵明
来永才
李炜
毕影东
李琬
机构地区
沈阳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农科院耕作栽培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种业》
2011年第10期10-12,共3页
China Seed Industry
基金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项目(200903007-09)
黑龙江省科技攻关项目(GA09B107)
关键词
黑龙江省
大豆
栽培技术
发展趋势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8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36
同被引文献
69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10
1
矫江,谢学军.
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特点与发展问题[J]
.大豆科技,2009(6):1-3.
被引量:4
2
毕远林.
关于黑龙江省大豆育种的探讨[J]
.中国种业,2010(6):19-20.
被引量:3
3
刘广阳.
优异种质资源克4430-20在黑龙江省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3):326-329.
被引量:19
4
胡立成.黑龙江省大豆栽培技术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黑龙江省农业科学,2006,12:55-58.
被引量:2
5
单宏,顾晓红,于光华,高青霞.
黑龙江省1985-1998年大豆品种育成概况[J]
.大豆通报,2000(4):17-20.
被引量:14
6
汪景宽,王铁宇,张旭东,关连珠,王秋兵,胡洪祥,赵永存.
黑土土壤质量演变初探I——不同开垦年限黑土主要质量指标演变规律[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2,33(1):43-47.
被引量:81
7
姚卫华.
机械化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增产效果及经济效益分析[J]
.大豆通报,2007(5):9-11.
被引量:12
8
李世民,陈爱梅,张念文.
垄上宽行距栽培大豆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5(6):9-10.
被引量:3
9
孙中锋,孙鲜凤,闫晓东,蔡宝泉.
大豆大垄窄行密植栽培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5(6):7-8.
被引量:8
10
张代平,杨朝辉,宋晓慧,高起中,刘伟,叶明辉.
黑龙江垦区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选择原则与技术要点[J]
.农业科技通讯,2008(8):147-149.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28
1
耿丙峰,姚卫华.
浅谈大豆的三种高产栽培方法[J]
.大豆通报,2004(6):11-12.
被引量:7
2
钟金传,吴文良,夏友富.
转基因大豆发展及中国大豆产业对策[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4):43-50.
被引量:25
3
刘广阳.
优异种质资源克4430-20在黑龙江省大豆育种中的应用[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5,6(3):326-329.
被引量:19
4
毕远林,刘忠堂.
关于大豆超级种培育的探讨[J]
.大豆科学,2007,26(1):92-95.
被引量:2
5
瑞文.
大豆,不仅仅是五千万农民关注的大事——中国大豆产业危机对豆农和家禽业的影响[J]
.中国禽业导刊,2007,24(1):32-39.
被引量:4
6
柯炳生.
我国粮食自给率与粮食贸易问题[J]
.农业展望,2007,3(4):3-6.
被引量:32
7
陈恩凤 周礼恺 等.土壤肥力实质的研究Ⅰ.黑土[J].土壤学报,1984,21(3):229-237.
被引量:13
8
丁瑞兴 刘树桐.黑土开垦后肥力演变的研究[J].土壤学报,1980,17(1):20-32.
被引量:14
9
张桂英.黑龙江大豆产业出现新危机[N].黑龙江日报,2009-1-6,第3版.
被引量:2
10
危朝安.进口部分大豆对满足我们市场需要有好处[N].人民网.2009-3-12.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36
1
LI Zhizhong,WANG Daming,DAI Huimin,WANG Xisheng,LIANG Shuai,XU Jiang,YANG Jiajia,WANG Lei,CHEN Shengbo,A lecos DEMETRIADES,Veronika KOPACKOVA,Igor SAVIN,Douglas A.HOWARD,Timothy FILLEY,GENG Xiaoyuan.
Background and Research Prospect of Geo-ecological Survey and Monitor in the Critical Zone of Black Soil[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2019,93(S01):126-129.
2
付微,李勇,李向越,杜书立,赵军,谢叶伟,孟凯.
松嫩平原黑土区农田土壤肥力评价研究[J]
.土壤与作物,2012,1(3):166-174.
被引量:11
3
张兴义,隋跃宇,宋春雨.
农田黑土退化过程[J]
.土壤与作物,2013,2(1):1-6.
被引量:32
4
WANG ZhiQiang,LIU BaoYuan,WANG XuYan,GAO XiaoFei,LIU Gang.
Erosion effect on the productivity of black soil in Northeast China[J]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2009,52(7):1005-1021.
被引量:9
5
于君宝,刘景双,刘淑霞,王金达,齐小宁,王洋.
不同开垦年限黑土耕层有机无机复合体变化及有机碳组分分布特征[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4,20(3):224-228.
被引量:8
6
王金达,刘景双,刘淑霞,于君宝.
松嫩平原黑土土壤有机碳库的估算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4,23(4):687-690.
被引量:15
7
文海燕,赵哈林,傅华.
开垦和封育年限对退化沙质草地土壤性状的影响[J]
.草业学报,2005,14(1):31-37.
被引量:75
8
迟凤琴,汪景宽,张玉龙.
东北地区黑土硫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5,11(1):40-45.
被引量:11
9
尹云锋,蔡祖聪,钦绳武.
长期施肥条件下潮土不同组分有机质的动态研究[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5):875-878.
被引量:65
10
鲁彩艳,陈欣,史奕,郑靖,周全来.
东北黑土资源质量变化特征研究概述[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2005,21(3):182-184.
被引量:15
同被引文献
69
1
吴立新.
野大豆栽培技术与利用[J]
.四川草原,2004(9):59-60.
被引量:10
2
温学发,王海英,张惠君,杨艳琴,谢甫绨.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5,36(2):143-147.
被引量:12
3
岳本奇,李琳英,王伟,赵宽,张伟,李海波.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J]
.吉林农业科学,2005,30(5):20-23.
被引量:17
4
王百姓.
陇东地区小杂粮开发利用的主要途径[J]
.中国种业,2005(10):26-28.
被引量:2
5
闫晓艳,刘凤珍,邱强,石一鸣,张怀春.
吉林省大豆栽培技术演变与发展趋势[J]
.吉林农业科学,2006,31(1):27-29.
被引量:11
6
赵团结,盖钧镒,李海旺,邢邯,邱家驯.
超高产大豆育种研究的进展与讨论[J]
.中国农业科学,2006,39(1):29-37.
被引量:138
7
黄妮妮,王彦丰.
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农业与技术,2006,26(4):112-114.
被引量:2
8
王国兰.
民和灌区春小麦套玉米栽培技术规程[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6):4787-4788.
被引量:10
9
任丽丽,高辉远.
低温弱光胁迫对野生大豆和大豆栽培种光系统功能的影响[J]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7,33(4):333-340.
被引量:35
10
李莹.大豆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J].大豆科学,1984,3(3):209-21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3
1
史志锋,段进宝,尹强,雷宗昌,吕培泽.
覆膜模式对陇东旱地大豆的影响初报[J]
.中国种业,2012(7):44-45.
被引量:5
2
韩德贤,盖志佳,刘婧琦,赵桂范,张敬涛,韩松,葛景文,杨冬.
合农60号高产潜力及关键技术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0(1):29-30.
3
韩德贤,盖志佳,刘婧琦,赵桂范,王庆胜,郑海燕,张敬涛.
密度对半矮秆大豆合农60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4(2):51-52.
被引量:5
4
赵军林,王云泉.
黑龙江省大豆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2):41-41.
被引量:3
5
盖志佳,韩德贤,刘婧琦,张敬涛,贾会彬,张春峰,赵桂范,李志民,华淑英,姜新.
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及构成因子的影响[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4(2):21-23.
被引量:5
6
晏祥飞.
浅析大豆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4):190-190.
被引量:2
7
张敬涛,刘婧琦,盖志佳,赵桂范,郑海燕,王庆胜,孟凡祥,张茂明,李奥翔,李敏,柴丽丽,徐宝臣.
从以色列节水灌溉服务体系谈黑龙江大豆生产[J]
.中国种业,2014(5):13-15.
8
孟凡钢,杨振宇,闫日红,董岭超,姜兆生,王明亮,王立辉,李国兴.
吉林省大豆中熟品系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2014,41(19):23-26.
被引量:1
9
王路路,姜磊,林艺,赵开兵,沈维良.
安徽省育成大豆品种性状演变分析[J]
.中国种业,2016(2):22-24.
被引量:7
10
龙海飞.
浅谈大豆种植技术现状与方法[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1):91-9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王立明,陈光荣,杨如萍,张国宏,范珍珠.
甘肃东部夏播大豆品种引进筛选与评价[J]
.中国种业,2013(8):83-84.
被引量:3
2
李亚利.
会宁县全膜覆土穴播二茬种植大豆施肥方式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3(22):12-13.
3
高运青,徐东旭,任红晓,尚启兵.
覆膜对绿豆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J]
.河北农业科学,2014,18(4):13-15.
被引量:6
4
段君君,刘青峰,任春元,于崧,于立河,郭伟,薛盈文,梁海芸.
不同栽培模式与密度对芸豆产量及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18(6):110-115.
被引量:11
5
杨慧琴.
春播大豆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4(20):195-195.
被引量:3
6
王路路,姜磊,林艺,赵开兵,沈维良.
安徽省育成大豆品种性状演变分析[J]
.中国种业,2016(2):22-24.
被引量:7
7
孙明珠.
大豆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6(8):37-37.
8
曹晓宁,王君杰,刘思辰,陈凌,王海岗,乔治军.
不同覆膜方式对苗期糜子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中国种业,2016(7):42-44.
被引量:3
9
于国宜,王大刚,吴倩,胡晨,胡国玉,李杰坤,黄志平.
2009-2015年安徽省大豆试验新品系对SMV和SCN的抗性评价[J]
.大豆科学,2016,35(5):782-788.
被引量:9
10
周顺启.
大豆种植技术现状与方法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4):60-61.
被引量:3
1
孟波.
优质高产大豆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2017(1):27-27.
被引量:1
2
高俊兵,万举国.
补种大豆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124-124.
3
王艳娇,何立国.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与病害的防治[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9):121-121.
被引量:7
4
王聪颖,刘玮.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2014(7):35-35.
5
申幸福.
大豆栽培技术与病害防治[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2):56-56.
6
王元林,蔡辉,李玉琴,卢世亮.
北方沙棘间种大豆栽培技术[J]
.现代化农业,2007(8):3-4.
被引量:1
7
陈学峰.
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2017,37(5):58-58.
被引量:1
8
孙晓波.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J]
.农民致富之友,2013(9):15-15.
9
王敏霞.
静宁半干旱山区双垄全膜覆盖玉米套种大豆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2009(12):93-94.
被引量:2
10
任万保,王新,刘松锋.
界首市春季大豆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8):55-55.
被引量:2
中国种业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