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绿色经济视角下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唯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不符合绿色经济的基本要求。在绿色经济视角下,不同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既要考虑经济利益的大小,还应考虑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限度,以防出现转移产业变成转移污染的局面,从而保持产业转移的有序、有度和可持续性状态。
作者
张述凯
机构地区
山东工业职业学院
出处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第28期204-205,289,共3页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关键词
绿色经济
产业转移
区域经济
要素资源
分类号
F267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16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高如云.
代际平衡与代际核算[J]
.中国软科学,2001(7):112-114.
被引量:3
2
张兵生著..绿色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408.
3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77.
被引量:35
4
张蕾.
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实现途径——一个基于经济增长极和产业转移理论的分析[J]
.商场现代化,2006(09Z):225-227.
被引量:6
5
黄丰果,陈南岳.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业行业选择[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1-54.
被引量:6
6
戴宏伟,王云平.
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
.当代财经,2008(2):93-98.
被引量:120
7
中国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课题组,施刚,刘任捷,何照明,王军,张幼华,葛祥,杨琳,张海滨.
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资源配置——江苏区域经济的特点与工商银行区域发展战略选择[J]
.金融论坛,2007,12(9):17-25.
被引量:4
8
产业转移能否避走污染覆辙?[N].中国环境报,2011-06-14(1).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孙清,李东.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与经验分析[J]
.金融与经济,2004(9):8-9.
被引量:14
2
陈华,刘永新.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与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6,9(2):6-10.
被引量:13
3
植凤寅.
推动区域金融资本的流动与融合——“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金融论坛”综述[J]
.中国金融,2006(16):12-14.
被引量:2
4
张耀影.
比较优势和区域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5):10-13.
被引量:1
5
赵秀丽.
区域经济理论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8):142-143.
被引量:4
6
胡健,董春诗.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个文献述评[J]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5):5-9.
被引量:6
7
熊必琳,陈蕊,杨善林.
基于改进梯度系数的区域产业转移特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7,27(7):45-49.
被引量:46
8
2009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湖南省统计信息网(2010-04-06)[2010-07-10] www.hntj.gov.cn.
被引量:2
9
王作成,韩联伟,穆文龙,乔继明.
河南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选择及对策分析[J]
.中州学刊,2007(5):30-34.
被引量:28
10
胡海清,陕西经贸学院学报,1998年,1期,8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68
1
邓月婷.
我国区域产业转移之管见[J]
.管理观察,2008(24):18-20.
2
赵宏中,叶刚.
浅析西部发展道路选择[J]
.知识经济,2008(11):78-79.
3
张仁杰.
珠三角产业转移及其工业园管理研究[J]
.市场周刊,2010,23(2):31-32.
被引量:3
4
张玉侠.
县域金融配置效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秦皇岛市为例[J]
.河北金融,2014(5):27-29.
被引量:2
5
董全瑞,张雪珍.
论国有企业剩余分享的不可行性[J]
.社会科学研究,2006(2):39-43.
6
杨继瑞,杨林.
四川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中必须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J]
.理论与改革,2006(4):154-156.
7
刘志英.
社会保障再分配理论及其政策实践[J]
.商业时代,2006(28):56-57.
被引量:6
8
余陶生,胡爽平.
评劳动价值整合论——对多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的剖析[J]
.东岳论丛,2006,27(6):5-12.
9
冯帆.
企业组织的经济学考察[J]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41-244.
10
安增科,王锐,何艳.
国内外收入分配问题研究述评[J]
.武汉金融,2007(3):54-56.
被引量:1
1
王瑞懂,齐振宏.
循环经济下企业的环境责任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0):226-228.
被引量:1
2
胡薇薇.
中国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困境与对策思考[J]
.中国证券期货,2011,14(8X):90-91.
被引量:1
3
王焕.
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企业生产战略研究——以煤矿企业为例[J]
.中国商论,2017,0(3):118-119.
被引量:3
4
张璟霖,汪浩.
基于智力资本的财务管理创新[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9):93-94.
被引量:1
5
张航.
构建适应网络经济的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体系[J]
.金融经济(下半月),2006,0(2):162-163.
6
关健成.
浅谈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的创新[J]
.商情,2011(41):52-53.
被引量:2
7
徐志辉.
简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创新[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22(3):31-32.
8
潘雅珍.
会计教学中关于无形资产的理论探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3(7):126-127.
9
周青,廖明岚,王俊.
浅析“循环经济”的几点认识误区[J]
.行政与法,2008(8):39-41.
10
王丽娜.
从苏联传统经济模式的失败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1,14(2):53-54.
经济研究导刊
2011年 第28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