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元之际儒生社会地位考论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儒家、儒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相对佛教和道教来说是比较尊隆的,但在金元之际儒生地位却相对低下,表现在:需要在佛道力量的支持下衍圣公的袭封才得以实现;大量儒生加入到全真教中以自保;传播文化的社会职能一直是儒家的特权,但这种特权在金元之际也一度落到全真教手中。造成儒学和儒生社会地位低下的原因主要在于当时蒙古统治者对儒家思想的认知及其所实施的方针政策。
作者
申喜萍
机构地区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9-106,共8页
Confucius Studies
关键词
金元之际
儒生
社会地位
全真教
分类号
B244.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3
共引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33
1
陈高华.《金元二代衍圣公》,载《元史研究论稿》,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328-345页.
被引量:1
2
萧启庆著..蒙元史新研[M],1994:515.
3
元好问.《元好问全集》(下),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7页.
被引量:1
4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4页.
被引量:1
5
虞集.《田氏先友翰墨序》,见《道园学古录》卷五,四部丛刊本.
被引量:1
6
徐霆.《黑鞑事略》,转引自刘晓.《耶律楚材评传》,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3页.
被引量:3
7
杨宏道.《重修太清宫记》,见王宗昱主编.《金元全真教石刻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被引量:1
8
段成己.《创修栖云观记》,见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2册),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217页.
被引量:1
9
陈楚旺.《清虚大师把君道行录》,见李道谦编.《甘水仙源录》卷七,《道藏》第19册,第780页.
被引量:1
10
王鄂.《洞玄子史公道行录》,见李道谦编.《甘水仙源录》卷八,《道藏》第19册,第788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0
1
陈高华.
《湛然居士文集》中“杨行省”考[J]
.历史研究,2000(3):45-50.
被引量:8
2
章宏伟.
关汉卿的生活时代考辨[J]
.历史教学,2002(7):60-62.
3
罗斯宁.
元代商业文化和儒家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元杂剧商人形象新解[J]
.戏剧艺术,2002(6):80-85.
被引量:5
4
刘晓.
元代头陀教的第十二代掌教[J]
.中国史研究,2004(4):140-140.
被引量:1
5
张涤云.
关于王安石使辽与使辽诗的考辨[J]
.文学遗产,2006(1):73-82.
被引量:10
6
祖生利.
元代的蒙式汉语及其时体范畴的表达——以直译体文献的研究为中心[J]
.当代语言学,2007,9(1):1-13.
被引量:32
7
李建武.
道佛典籍与《封神演义》“阐教”词语关系考[J]
.宗教学研究,2008(2):194-197.
被引量:3
8
李治安.
忽必烈削弱宗藩实行中央集权[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3):11-17.
9
蒋致洁.
蒙元时期丝绸之路贸易初探[J]
.中国史研究,1991(2):39-47.
被引量:3
10
胡小鹏.
元代的民匠[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9(6):63-68.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58
1
翁敏华.
论《桃花女》杂剧及其蕴含的“桃木辟邪”意象[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3):66-71.
被引量:3
2
朱耀廷.
西征路上的成吉思汗为什么要会见长春真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0(6):93-94.
被引量:2
3
庞志英.
方从义赠邓止庵《云林钟秀图》考[J]
.中华书画家,2014,0(4):16-73.
被引量:1
4
郭建平,白路.
方从义生平事迹及艺术交游考[J]
.新余高专学报,2004,9(4):35-36.
被引量:2
5
陈金凤.
宋元明清时期江西全真道发展述论[J]
.宗教学研究,2007(2):38-46.
被引量:4
6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科学出版社1958版,第2页.
被引量:2
7
姚从吾《金元全真教的民族思想与救世思想》,收入《东北史论丛·下册》,台北:正中书局,1976年6月,台四版,页199.
被引量:2
8
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5月,新1版),页102.
被引量:3
9
熊梦祥.《析津志辑佚》,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第213页.
被引量:2
10
商挺.《大都清逸观碑》,《道家金石略》,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614页.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4
1
申喜萍.
元代三教雅集图绘考略——以题跋诗为例[J]
.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20(2):104-117.
2
艾炬.
元杂剧《桃花女》中儒道关系论析[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5(2):108-110.
3
申喜萍.
汉文化作为他者——以金元儒家与全真教的关系为例[J]
.孔子研究,2015,0(5):130-136.
被引量:1
4
申喜萍.
元代道士画家方从义考略[J]
.宗教学研究,2017(1):95-103.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
1
邱月.
2017年国内宗教美学研究概览[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7(7):19-25.
2
王亚伟.
元代正一派道士在两都的文学活动[J]
.中国道教,2020(4):62-70.
3
卢雨晴.
方从义放逸风格的形成:以《武夷放棹图》为中心[J]
.美术大观,2023(12):79-83.
4
陈鸶梦.
方从义山水画风格类型及成因[J]
.艺术生活,2023(4):33-39.
1
刘晓.
万松行秀新考--以《万松舍利塔铭》为中心[J]
.中国史研究,2009(1):123-130.
被引量:12
2
李洪权.
金元之际全真教道观的社会经济来源[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2):156-159.
被引量:2
3
沈文华.
从“长生不死”到“成真合道”——道教宗旨演变的历史考察[J]
.世界宗教研究,2017(1):125-133.
4
曾召南,石衍丰.
道士[J]
.宗教学研究,1983(2):71-72.
5
高丽杨.
金元正一道在河北传承考[J]
.中国道教,2012(6):31-33.
6
元代蒙古王室与藏传佛教的关系[J]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5(2):10-14.
被引量:1
7
凌雪健.
距离[J]
.家庭科技,2006(1):1-1.
8
张琰.
金元之际泰山全真道的兴衰[J]
.中国道教,2010(2):45-50.
9
赵玉玲.
金元全真道社会功能探析[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6):9-12.
10
海俊亮.
关于伊斯兰文化的思考与展望[J]
.中国穆斯林,2007(4):34-37.
被引量:5
孔子研究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