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社会结构范式的转换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马克思社会结构理论的核心范畴是劳动,劳动不仅是人的本质性的存在,同时也形成了作为类的人自身的发展史。但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设置了自然的优先性,这实质上是一种生产力理性,而生产力理性由于没有挖掘到交往的因素,所以它所构建的社会结构理论缺少现实关怀。如何破除生产力理性,寻求社会解放的内在潜力,是摆在哈贝马斯面前最严峻的理论任务,在他看来,交往范式内蕴着社会结构的合理性,解决了劳动范式的危机。从劳动范式走向交往范式的社会结构变迁,昭示了未来社会的发展路向。
作者 杨淑静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65-166,共2页 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9YJC200007)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9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被引量:22
  • 2华莱士,沃尔夫.当代社会学理论:对古典理论的扩展[M].刘少杰,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96. 被引量:2
  • 3P.Bourdieu.Outline of a Theory of Practic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96. 被引量:1
  • 4斯沃茨.文化与权力:布迪厄的社会学[M].陶东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被引量:2
  • 5布迪厄.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被引量:63
  • 6布迪厄.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李猛,李康译)[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被引量:29
  •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被引量:1075
  • 8布迪厄.实践感[M].蒋梓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3:41. 被引量:26
  • 9庞立生.现代性的变革与中国特色社会学理论形态的建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39-44. 被引量: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