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及最适宜的剂量。方法 15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瑞芬太尼0.5μg/kg静脉注射(>30s),随后0.25μg.kg-1.min-1持续输注。切皮前追加瑞芬太尼1μg/kg,体外循环前再次单次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B组、瑞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30s),随后0.5μg.kg-1.min-1持续输注。C组:手术开始时芬太尼用量达20μg/kg,体外循环前追加至30μg/kg。分别监测记录不同时段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合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糖、血乳酸、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结果 3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气管拔管时间A组和B组明显短于C组(P<0.05)。入室至术毕3组间血液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瑞芬太尼人均总用量A组(1532±121)μg,B组(2348±160)g有明显差异(P<0.01)。体外循环期间COR和ACTHB组高于A组(P<0.05)和C组(P<0.05),拔管后COR和ACTH比较A组与B组高于C组(P<0.05)。3组患儿的血糖值以体外循环30min为最高,体外循环30min、停机前、拔管后与插管后、锯胸骨后,比较显著升高(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0.25μg.kg-1.min-1持续输注并于切皮前追加瑞芬太尼1μg/kg,体外循环前再次单次缓慢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μg/kg能更有效的抑制应激反应。是适宜的小儿麻醉方案。
出处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7期2619-2622,共4页
Hebei Medical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