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对策与理想境界——试论“可持续发展”的两重涵义
出处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34-36,46,共4页
Studies in Dialectics of Nature
参考文献3
-
1《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编辑组编,吴大猷.吴大猷科学哲学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被引量:1
-
2李泽厚.走我自己的路[M]三联书店,1986. 被引量:1
-
3梁启超 著,葛懋春,蒋俊.梁启超哲学思想论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被引量:1
-
1刘军,解战原.马克思分工概念的两重涵义[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2):45-48. 被引量:5
-
2孙聚高.试论消解宗族观念影响的现实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01(3):94-96. 被引量:11
-
3王大明.大科学时代的小社会学─—对默顿科学社会学理论的再思考[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4,10(8):56-60. 被引量:7
-
4张利红.谈初中语文课教学“以学生为主体”[J].软件(教学),2013(9):28-28.
-
5戴继华.简约:语文课堂的理想境界[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7):28-30.
-
6主题:中国文化的精神[J].服装设计师,2012(2):295-305.
-
7王前.技术文化视野中的“道”“技”关系[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0,32(6):76-81. 被引量:8
-
8刘翠英.余靖宗教思想略论[J].韶关师专学报,2000,21(6):66-72. 被引量:1
-
9王慧敏.增强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幸福感[J].教育界(教师培训),2011(11):75-75.
-
10孔占芳.《史记》叙事中人物的“价值诉求”[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1,2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