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机械插秧集成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通过试验研究,因地制宜探索适合鱼台地区的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械化插秧集成技术体系。利用小麦秸秆还田机械,根据作业规程,形成满足插秧机作业要求的水田。实施小麦秸秆机械还田,解决小麦秸秆焚烧污染环境的问题;实施水稻机械插秧技术,解决小麦秸秆还田后不利于水稻其他模式栽植问题。二者的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资源节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作者
赵春武
高照峰
贾宇军
张兆国
机构地区
鱼台县农机局
大连光洋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东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第14期252-254,共3页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关键词
小麦秸秆
机械化还田
机械插秧
分类号
S233.91 [农业科学—农业机械化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2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参考文献
5
1
黄中伟,邓世明.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的应用分析[J]
.四川农机,2004(4):18-18.
被引量:4
2
缪明.
秸秆综合利用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
.农机科技推广,2009(6):24-25.
被引量:4
3
张在平..旋耕埋秆技术研究与试验[D].华中农业大学,2005:
4
范伯仁.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福机插秧集成技术要点[J]
.江苏农机化,2007(3):21-22.
被引量:2
5
李琴.
农田土壤氮素循环及其对土壤氮流失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1):3310-3312.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10
1
习金根,周建斌,赵满兴,陈竹君.
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种类氮肥在土壤中迁移转化特性的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337-342.
被引量:67
2
童依平,蔡超,刘全友,李继云,李振声.
植物吸收硝态氮的分子生物学进展[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4,10(4):433-440.
被引量:21
3
张亚丽,张兴昌,邵明安,李世清.
秸秆覆盖对黄土坡面矿质氮素径流流失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1):85-88.
被引量:65
4
赵言文,刘常珍,胡正义,高义民,王彩绒,毕冬梅.
元素硫和双氰胺对蔬菜地土壤硝态氮淋失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5,16(3):496-500.
被引量:21
5
袁新民,同延安,杨学云,李晓林,张福锁.
灌溉与降水对土壤NO_3^--N累积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2000,14(3):71-74.
被引量:42
6
吴建富,张美良,刘经荣,王海辉.
不同肥料结构对红壤稻田氮素迁移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1,7(4):368-373.
被引量:25
7
HE YUANQIU and LI ZHIMING.(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P.O. Box 821, Nanjing 210008 China).
Nutrient Cycling and Balance in Red Soil Agroecosystem and Their Management[J]
.Pedosphere,2000,10(2):107-116.
被引量:8
8
吴金水,郭胜利,党廷辉.
半干旱区农田土壤无机氮积累与迁移机理[J]
.生态学报,2003,23(10):2040-2049.
被引量:88
9
董海荣,李金才,李存东.
不同NH_4^+/NO_3^-比例的氮素营养对棉花氮素代谢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2004,15(4):728-730.
被引量:14
10
刘宏斌,李志宏,张云贵,张维理,林葆.
北京市农田土壤硝态氮的分布与累积特征[J]
.中国农业科学,2004,37(5):692-698.
被引量:137
共引文献
22
1
薛艳凤.
秸秆资源利用及相关主要农机装备技术现状概述[J]
.农业装备技术,2007,33(5):10-11.
被引量:1
2
史海娃,宋卫国,赵志辉.
我国农业土壤污染现状及其成因[J]
.上海农业学报,2008,24(2):122-126.
被引量:37
3
钱伯洲,李莉琴,杜雍.
滨海县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0(16):295-295.
4
张文新,张成军,赵同科,吴琼.
缓释氮肥减少菜田土壤硝酸盐淋溶研究[J]
.华北农学报,2010,25(5):166-170.
被引量:30
5
万瑜,金赞芳,潘志彦,辜碧.
水稻种植业氮素流失及解决措施探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356-6359.
6
李卫华,范平,黄东风,邱孝煊.
稻田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损失途径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8):118-123.
被引量:9
7
欧阳威,郭波波,张璇,郝芳华,孙铭泽,黄浩波.
北方典型灌区不同灌期农田系统中氮素迁移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3-131.
被引量:12
8
周昌元.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J]
.河北农机,2013(1):64-65.
被引量:3
9
左艳.
淮安市秸秆焚烧的现状与防治对策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6):94-95.
被引量:1
10
李胜男,范志平,李法云,闫加亮,高洪翠.
河岸带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氮素转化过程对冻融交替的响应[J]
.生态学杂志,2013,32(6):1391-1398.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10
1
陈新,张瑞宏.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C].中国农机化发展论坛--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交流会,2006.
被引量:2
2
王和平.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下)[J].江苏农业科技报,2010,6(3):1.
被引量:1
3
孟海兵,许飞鸣.秸秆还田及综合利用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被引量:1
4
吴行国,朱桂珍,谈海红.
稻麦秸秆全量还田农机与农艺配套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6):149-149.
被引量:4
5
李建兴.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J]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09,47(9):58-61.
被引量:1
6
胥明山.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应用及影响因素分析[J]
.江苏农机化,2010(2):24-26.
被引量:2
7
孙成和,孔庆俊.
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J]
.农机科技推广,2010(7):43-44.
被引量:7
8
张燕.
江苏省秸秆还田机械发展战略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2,34(12):240-243.
被引量:7
9
陈文龙.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在徐州的应用[J]
.农业装备技术,2012,38(6):58-59.
被引量:2
10
佘晓华,赵永亮,梁宝忠,朱孔欣,蒲连影.
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研究与应用[J]
.农业工程,2013,3(1):10-12.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孙朋朋,蔡东林,朱正阳,卢静.
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长效发展机制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2014(6):264-265.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3
1
代东明,程红霞,王艺嘉.
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15,43(5):35-36.
2
吴玉凤.
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5,35(20):31-31.
被引量:1
3
柏传霞.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的作用及技术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1):160-161.
1
刘斌,张绍飞.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业规程[J]
.农村牧区机械化,2012(3):4-5.
被引量:3
2
小麦地膜覆盖播种机械作业规程[J]
.新疆农机化,1996(6):16-19.
3
杨青,薛少平,朱瑞祥,韩文霆.
旱作节水农业与机械化集成技术的研究(英文)[J]
.农业工程学报,2001,17(1):69-73.
被引量:3
4
颜峰,梁芝稳,王绍耿.
济宁市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J]
.当代农机,2010(6):39-41.
5
窦乐智.
保护性耕作技术(一)[J]
.山东农机化,2006(5):28-28.
6
沈丹波,缪明,丁炜.
稻麦秸秆犁翻旋耕复式作业耕整机的研制[J]
.农业装备技术,2014,40(4):15-16.
被引量:8
7
李加恩,唐守晋.
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的八项注意[J]
.山东农机,1997(5):19-19.
8
段月梅,刘云锋.
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途径的探讨[J]
.当代农机,2000(S1):42-43.
9
张淑文.
关于秸秆还田的思考[J]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305-305.
被引量:6
10
学昌.
玉米秸秆机械还田作用要点[J]
.陕西农业,1991(10):20-20.
安徽农学通报
2011年 第1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