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水稻优质育种的现状、问题及改良措施
被引量:2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1999年第6期29-30,共2页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参考文献12
-
1张三元,李彻,石玉海,张俊国,杨桂兰,赵劲松.吉林省优质稻米品质改良目标[J].吉林农业科学,1998,23(1):5-9. 被引量:19
-
2黄发松,胡培松编著..优质稻米的研究与利用[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4:81.
-
3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唐绍清.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 被引量:336
-
4吕文彦,曹萍,邵国军,曹炳晨.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7(5):7-11. 被引量:81
-
5祁亢 李玉福 朱建华 等.关于发展水稻优质米生产的意见及制定优质米标准的研究.辽宁农业科学,1985,(5):47-49. 被引量:3
-
6周毓珩,张燕之,邹吉承,赵海岩,王佳多.关于加强水稻育种工作的几点拙见[J].辽宁农业科学,1997(3):44-46. 被引量:3
-
7张三元,吉林农业科学,1998年,1期 被引量:1
-
8黄发松,中国水稻科学,1998年,3期 被引量:1
-
9吕文彦,辽宁农业科学,1997年,5期 被引量:1
-
10周毓珩,辽宁农业科学,1997年,3期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21
-
1屠曾平,蔡惟涓.杂种稻的光合适应性及光合生产力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3,7(4):193-198. 被引量:13
-
2石春海,朱军.籼稻稻米蒸煮品质的种子和母体遗传效应分析[J].中国水稻科学,1994,8(3):129-134. 被引量:67
-
3张云康,汤圣祥,李尧生,王永昭,胡晨康.酿酒籼糯米胚乳淀粉粒的扫描电镜观察[J].作物学报,1997,23(2):237-241. 被引量:30
-
4李太贵,沈波,陈能,罗玉坤.Q酶在水稻籽粒垩白形成中作用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7,23(3):338-344. 被引量:160
-
5Lu S,Cereal Chem,1996年,73卷,1期,5页 被引量:1
-
6Wang Z,Plant J,1995年,7卷,4期,613页 被引量:1
-
7高如嵩,稻米品质气候生态基础研究,1994年 被引量:1
-
8孙义伟,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0年,水稻品质育种专辑,28页 被引量:1
-
9汤圣祥,中国水稻科学,1990年,4卷,2期,55页 被引量:1
-
10莫惠栋,谷类作物品质性状遗传研究进展,1990年,1页 被引量:1
共引文献422
-
1刘国华,邓化冰,陈立云,肖应辉,唐文邦.中稻头季稻与再生稻的品质比较研究[J].杂交水稻,2002,17(1):45-47. 被引量:34
-
2周鸿凯,曹珠平,叶昌辉,何觉民,郭荣发,郭建夫,黎华寿.杂交水稻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09,30(2):147-152. 被引量:12
-
3江建华,洪德林,郭媛,张启武.粳稻穗角与谷粒性状的相关性及谷粒性状遗传分析[J].植物学报,2009,44(2):167-177. 被引量:6
-
4蔡水文,陈良碧.水稻灌浆期温度对籽粒淀粉积累和FBP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4,25(4):310-312. 被引量:11
-
5李秋红,杨泽敏.施氮水平对异季种植的早籼稻农艺性状及米质的影响[J].耕作与栽培,2004,24(4):13-14. 被引量:1
-
6蔡一霞,徐大勇,朱庆森.稻米品质形成的生理基础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4,21(4):419-428. 被引量:31
-
7徐大勇,吉建安,朱庆森.江淮稻区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和农艺性状演变特点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4,20(4):137-141. 被引量:7
-
8卢碧林,王维金,吴和明,杨泽敏.生态环境对稻米品质影响的灰色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04,43(5):21-24. 被引量:3
-
9徐大勇,方兆伟,王学红,杜永,王礼焦,潘启民.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4,5(3):276-280. 被引量:12
-
10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吕英娜,周淑清,刘丽霞.稻谷粒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4,30(9):894-900. 被引量:133
同被引文献8
-
1吕文彦,曹萍,邵国军,曹炳晨.辽宁省主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7(5):7-11. 被引量:81
-
2程式华,廖西元,闵绍楷.中国超级稻研究:背景、目标和有关问题的思考[J].中国稻米,1998,4(1):3-5. 被引量:113
-
3黄发松,孙宗修,胡培松,唐绍清.食用稻米品质形成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稻科学,1998,12(3):172-176. 被引量:336
-
4何道根,潘晓飚,屈为栋.杂交早稻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典型相关分析[J].杂交水稻,1999,14(1):36-38. 被引量:15
-
5殷延勃,马洪文,荣韫琛,梁爱珍.宁夏水稻主要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因子分析[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27(2):38-42. 被引量:33
-
6张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农业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J].世界农业,1999(10):3-4. 被引量:14
-
7赵凤霞.辽粳系列品种选育经验浅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1(2):33-34. 被引量:2
-
8丁芬,张秀茹,张起范,陈亚君,邓媛.辽粳系列水稻品种米质现状及育种目标的修正[J].辽宁农业科学,2001(4):31-3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2
-
1吕文彦,邵国军,曹萍,和萍,韩勇,邱福林.辽宁省水稻品质兼及品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Ⅱ.对应分析与偏相关分析[J].辽宁农业科学,2000(6):1-5. 被引量:14
-
2丁芬,邱福林,邵国军,李跃东,沈枫,张悦.辽粳系列水稻品种育种现状、问题与建议[J].吉林农业科学,2003,28(3):9-1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全东兴,张强,陈温福,侯立刚,全成哲.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的品质性状与产量相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4):4163-4164. 被引量:20
-
2王慧新,王伯伦,张城,冯跃.不同肥密条件处理对水稻产量与品质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7,38(4):462-466. 被引量:23
-
3张秀茹,邱福林,王先俱,商文奇,张诚,崔景双,王丽红,邵国军.辽粳系列水稻品种产量形成及其生理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2007,32(5):9-13. 被引量:3
-
4刘古春,汤述翥,江祺祥.江苏省迟熟中粳稻品种主要性状的相关分析[J].上海农业科技,2010(1):34-37.
-
5王铮,陈亚君,王先俱,张城,商文奇.辽粳9号特征特性及丰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1(4):164-166.
-
6齐春华.辽宁地区水稻品质性状特性及品种聚类分析[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1(2):14-16. 被引量:4
-
7闵凡华,杨桂杰,周庆华.不同施肥措施对寒地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吉林农业科学,2011,36(3):34-36. 被引量:3
-
8杨悦.辽宁省水稻育种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11(24):106-106. 被引量:2
-
9温岚,陈基权,戴志刚,龚友才,刘倩,李楠,粟建光.长蒴黄麻产叶量的多元回归与偏相关的R语言分析[J].作物杂志,2013(1):49-53. 被引量:6
-
10邓则勤,黄显波,饶鸣钿,林成豹,唐江霞,林美娟,梁水金.杂交香稻泸优明占产量与稻米品质的密度、氮肥、钾肥选优模型的建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36(2):249-255. 被引量:5
-
1蔡国贵.福建省白僵菌生产和应用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1996,23(2):89-93. 被引量:14
-
2赵长山,何付丽,闫春秀.黑龙江省化学除草现状及存在问题[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9(8):136-139. 被引量:25
-
3聂守军.黑龙江省近5年水稻审定品种稻米品质特性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08(10):33-36. 被引量:3
-
4许雷,李运动,杨道林,孙宏伟,李治军,李兴国.水稻新品种辽盐283选育技术报告[J].盐碱地利用,1994(2):28-31.
-
5韩晶.东壮1018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水稻,2012,42(1):69-69. 被引量:1
-
6邓文,蔡立湘.湖南早稻品质改良的现状、问题与重点[J].湖南农业科学,2000(6):3-5. 被引量:1
-
7史晓平.静宁县土壤养分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7,18(6):34-37.
-
8李庆林,李光太,郭桂珍,姜浩,朱瑜.吉林省主栽水稻品种产量因素的遗传分析和高产育种方向的探讨[J].遗传,1991,13(5):3-6. 被引量:2
-
9杨建群,杨枚修,周章来.安徽省优质油菜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的商榷[J].安徽农学通报,1998,4(1):20-21. 被引量:1
-
10周宝良,黄骏麒.试论我国棉花育种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科技导报,1997,15(12):18-20.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