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伯唐父鼎铭通释补证
被引量:
4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伯唐父鼎铭文,关涉古礼制,内容非常重要。发掘简报只有释文,未作断句与考证。张政娘先生首先断句并作了简要考释,此后刘雨、刘桓等先生对铭文及其所反映的有关问题也作了释读与论述,但至今尚无人对全铭作笺注和考证。且由于器体锈蚀严重,字迹漫漶不清,又加文辞古奥,诸家所释可商之处实为不少。
作者
袁俊杰
机构地区
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出处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3,共6页
Cultural Relics
关键词
补证
通释
唐
发掘简报
铭文
考证
断句
笺注
分类号
K87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9
共引文献
140
同被引文献
176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9
1
胡新生.
“周人尚赤”说的历史考察[J]
.文史哲,2005(2):91-97.
被引量:6
2
刘雨.
近出殷周金文综述[J]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2(3):7-13.
被引量:22
3
刘桓.
也谈伯唐父鼎铭文的释读——兼谈殷代祭祀的一个问题[J]
.文博,1996(6):27-29.
被引量:2
4
刘雨.
伯唐父鼎的铭文与时代[J]
.考古,1990(8):741-742.
被引量:10
5
刘雨.
西周金文中的祭祖礼[J]
.考古学报,1989(4):495-522.
被引量:67
6
张政烺.
伯唐父鼎、孟员鼎、甗铭文释文[J]
.考古,1989(6):551-552.
被引量:5
7
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周初甲骨文[J]
.文物,1979(10):38-43.
被引量:42
8
袁俊杰.两周射礼研究[D]河南大学,河南大学2010.
被引量:1
9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
1
穆晓军.
陕西长安县出土西周吴虎鼎[J]
.考古与文物,1998(3):69-71.
被引量:23
2
罗西章.
西周王盂考──兼论京地望[J]
.考古与文物,1998(1):76-81.
被引量:12
3
王翰章,陈良和,李保林.
虎簋盖铭简释[J]
.考古与文物,1997(3):78-80.
被引量:17
4
李仰松.
谈谈仰韶文化的■棺葬[J]
.考古,1976(6):356-360.
被引量:25
5
卢连成,郑文兰.
长安张家坡M183西周洞室墓发掘简报[J]
.考古,1989(6):524-529.
被引量:23
6
胡新生.
周代殡礼考[J]
.中国史研究,1992(3):65-7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140
1
邓宽宇.
先秦旗制流变考[J]
.形象史学,2019(2):44-68.
2
趙慶淼.
金文“■京”若干問題的再檢視[J]
.青铜器与金文,2019(1):204-220.
被引量:1
3
李騰.
從周原甲骨H11∶8談倗、霸的遷居——兼補論倗伯、霸伯身份的二重性[J]
.甲骨文与殷商史,2023(1):297-309.
4
王青.
从《楚辞》中的鸟意象见楚人与周文化因子的关系[J]
.汉字文化,2024(4):46-48.
5
黄静静,刁俊豪.
晚商“王卜贞”战争卜辞新探——兼谈周原庙祭卜辞的性质[J]
.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4(1):81-95.
6
梁月娥.
西周金文“臤”字补释[J]
.语言学论丛,2020(2):147-165.
被引量:1
7
蒋波.
楚人早期迁徙与社会发展[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4(2):36-38.
被引量:1
8
过常职.
居巢辨疑[J]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4):113-119.
被引量:2
9
郭善兵.
南朝皇帝宗庙禘、祫(殷)祭祖礼制考论[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4):140-143.
10
王渭清.
《诗经·七月》首章发微[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5(2):23-24.
被引量:1
<
1
2
3
4
5
…
14
>
同被引文献
176
1
王辉.
也谈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墓地及其铜器[J]
.考古与文物,1998(5):88-93.
被引量:24
2
唐嘉弘.
试谈周王和楚君的关系——读周原甲骨“楚子来告”札记[J]
.文物,1985(7):8-12.
被引量:9
3
何琳仪.
楚王 钟器主新探[J]
.东南文化,1999(3):90-92.
被引量:6
4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发掘简报[J]
.文物,1979(7):1-24.
被引量:135
5
裘锡圭.
谈谈随县曾侯乙墓的文字资料[J]
.文物,1979(7):25-33.
被引量:60
6
焦智勤.
殷墟甲骨拾遗[J]
.华夏考古,1997(2):78-82.
被引量:3
7
董楚平.
《楚王领钟》跋[J]
.江汉考古,1995(2):68-69.
被引量:4
8
郭政凯.
“委质为巨”仪式初探[J]
.史学集刊,1987(3):21-27.
被引量:6
9
沈长云.
猃狁、鬼方、姜氏之戎不同族别考[J]
.人文杂志,1983(3):75-81.
被引量:12
10
刘雨.
伯唐父鼎的铭文与时代[J]
.考古,1990(8):741-742.
被引量:10
<
1
2
3
4
5
…
18
>
引证文献
4
1
宋華強.
2011年甲骨文、金文、古文字學研究概述[J]
.简帛,2012(1):343-368.
被引量:1
2
袁俊杰.
论伯唐父鼎与辟池射牲礼[J]
.华夏考古,2012(4):79-84.
被引量:3
3
王海,张利军.
伯唐父鼎与周穆王治理荒服犬戎[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220-222.
被引量:5
4
张雁勇.
论“湔祓”仪式——前国家时代“尊贤”之风与“家国一体”的碰撞[J]
.历史教学(下半月),2015(2):31-37.
二级引证文献
9
1
邓宽宇.
先秦旗制流变考[J]
.形象史学,2019(2):44-68.
2
李春艳.
西周金文所见周王祭礼仪节刍议[J]
.宁夏社会科学,2015(3):144-150.
3
姜鹏宇.
中华天下统一观的形成与发展[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9):32-36.
4
张利军.
五服制视角下西周王朝治边策略与国家认同[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30-136.
被引量:5
5
修东.
山东博物馆馆藏甲骨解读[J]
.神州,2016,0(26):10-10.
6
苏荣誉.
晚商作册般青铜鼋的工艺及相关问题[J]
.江汉考古,2022(1):106-112.
7
杨谦.
商代射牲礼地点再论[J]
.美成在久,2022(1):17-25.
8
余永红.
犬戎图腾崇拜的文化符号——从“狼形车饰”探马家塬战国墓之族属问题[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22,42(2):65-75.
被引量:1
9
李健胜.
《穆天子传》中的丝路记忆及其共同体建构内涵述论[J]
.中国文化研究,2024(4):1-8.
1
余英时.
《中国文化史通释》后记[J]
.书城,2010(4):23-24.
2
李安纲.
三农记忆鼎铭[J]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4):108-108.
3
吴承学.
《文体通释》的文体学思想[J]
.古典文学知识,2007(5):57-63.
被引量:2
4
田淑晶.
论“空”在中国诗学范畴中的地位[J]
.文学评论丛刊,2011,12(1):40-47.
5
鲍延毅.
读《(文心雕龙)语词通释》的几点浅见[J]
.枣庄师专学报,1993,10(3):76-78.
6
李申.
王学奇先生和他的戏曲研究——《曲辞通释》序[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6(4):24-26.
7
刘雨桐.
刘雨桐作品[J]
.诗选刊,2011(4):14-15.
8
本刊编辑部.
读懂父爱即成长[J]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2017,0(2):1-1.
9
刘雨衢.
刘雨衢国画作品选[J]
.创作与评论,2013(12).
10
刘雨霖.
雪山雄鹰(外一首)[J]
.中国边防警察杂志,2016(5):83-83.
<
1
2
>
文物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何亚群
王海锋
银永忠
段晨龙
刘方方
赵由才
李兵
杨正华
周全法
相关机构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
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学院
相关主题
气流分选
非木质刨花板
非木质
刨花板生产
刨花板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
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