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黎雄才作为岭南山水名家,却在1954年留下了一幅不能归入山水形制的现实主义作品《武汉防汛图卷》。这幅画印证了艺术家20世纪40年代西北写生的价值,并为写生如何进入笔墨提供了生动的例子。本文通过对这一作品的分析,以及前溯黎雄才的艺术实践,尤其在40年代西北行中对人物画的探索,试图提示其中的独特意义。这个意义就是,即使在传统绘画领域,也不得不因为观察性写生的影响而发生变异。在笔者看来,这一变异对于我们重新理解艺术史上的艺术家及其实践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4-143,共10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