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张力
被引量:
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通过对当前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理论与实践的反思,借鉴科技哲学的相关概念,分析了西部地区非遗旅游开发张力的形成逻辑,基于不同主体在非遗旅游开发上的特征差异探讨了张力的空间矢量构成、表现形态,以及张力的层次体系和时空演化特征。
作者
赵巧艳
机构地区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前沿》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3-128,共6页
Forward Position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0XTY0007)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09XJC790004)
广西社科"十一五"规划课题(08FMZ008)联合资助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旅游开发
张力
分类号
G112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57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99
同被引文献
15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2
参考文献
5
1
徐治立.
论科技政治空间的结构与张力[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3(5):58-63.
被引量:5
2
乌丙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文化圈理论的应用[J]
.江西社会科学,2005,25(1):102-106.
被引量:115
3
徐赣丽.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式保护框架[J]
.广西民族研究,2005(4):173-180.
被引量:75
4
徐治立.
论科技与政治共同的价值取向[J]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21(10):59-64.
被引量:4
5
徐治立.
科技政治契约张力论——戈斯顿委托者-代理者理论模型分析[J]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71-79.
被引量:8
二级参考文献
57
1
张广瑞.
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四)——实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J]
.旅游学刊,1998,13(5):51-53.
被引量:35
2
徐赣丽.
广西龙脊地区旅游开发中民俗文化的价值化[J]
.广西民族研究,2005(2):195-201.
被引量:21
3
(英)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70,73.
被引量:2
4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 李黎 郭官义译.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被引量:11
5
[法]埃德加·莫兰 陈一壮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79.
被引量:72
6
(法)埃德加·莫兰 陈一壮译.复杂思想:自觉的科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90.
被引量:4
7
(美)迈克尔·罗斯金 林震等(译).政治科学(第6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6..
被引量:2
8
[美]R·K·默顿.十七世纪英国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
被引量:4
9
Vernon Bogdanor( ed. ). Science and Politics: Herbert Spencer Lectures 1982[ C]. Clarendon Press,Oxford, 1984.93.
被引量:1
10
(德)马克斯·韦伯 冯克利 译.学术与政治:拓伯的两篇演说[M].北京:三联书店,1998.34.68-71.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199
1
赵昌智.
试论扬州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价值[J]
.扬州文化研究论丛,2023(1):4-19.
2
王肇兴.
场景重构:实景演出介入的闽南掌中木偶剧数字化保护[J]
.美术文献,2023(2):133-135.
被引量:1
3
徐新建.
从“白马文化圈”到本土新范畴——文学与审美人类学的新人新作[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0(1).
4
李巍,漆建武,张凯.
甘肃省文化记忆空间识别与格局演化[J]
.经济地理,2021,41(1):74-86.
被引量:19
5
徐鹏飞,韩顺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机理、动力与路径[J]
.北京文化创意,2020(5):49-55.
被引量:3
6
刘慧梅,何竞.
文化记忆与凝聚性结构的本土叙事建构[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2):41-45.
被引量:11
7
刘思诚.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宗重大的文化旅游资源[J]
.财经问题研究,2019(6):139-145.
被引量:6
8
薛松梅.
论原生态音乐歌种“花儿”的旅游开发[J]
.发展,2009(2):122-123.
被引量:3
9
陈珊,罗靖,章牧.
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利用——以广东石湾陶塑技艺为例[J]
.文化遗产,2010(4):144-150.
被引量:8
10
赵巧艳.
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张力[J]
.文化遗产,2011(2):18-25.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57
1
韩卢敏.
关于旅游资源经营权转让的探讨[J]
.亚太经济,2004(S1):86-87.
被引量:9
2
崔凤军,罗春培.
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J]
.法制与社会,2006(19):195-196.
被引量:27
3
雷蓉,胡北明.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7(4):12-16.
被引量:30
4
魏力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J]
.乡音,2003,0(8):13-15.
被引量:1
5
张军.
论无形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的有形化利用[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5(3):42-45.
被引量:23
6
刘茜.
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J]
.西北民族研究,2005(2):179-184.
被引量:45
7
粟维斌,陈尚玲.
龙胜县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3):36-38.
被引量:10
8
苏小燕,冯丹.
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深化和外化[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22(7):30-31.
被引量:4
9
木卡拉.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们的文化认同感[J]
.文明,2003(6):12-13.
被引量:11
10
王雯雯,郭寻,吴忠军.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整合研究[J]
.东南亚纵横,2006(1):50-54.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5
1
衣传华.
我国欠发达地区旅游发展中的要素配置分析[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0-43.
被引量:1
2
石晓岩.
国际旅游岛战略下的海南非遗保护与城市发展[J]
.新东方,2012(1):46-48.
被引量:1
3
郭颖,赵晓宁.
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的相关研究综述[J]
.中华文化论坛,2012(3):91-99.
被引量:14
4
周娜娜.
中外民族旅游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
.神州,2013(27):39-39.
5
朱赟,叶新才.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与旅游利用研究综述[J]
.旅游研究,2014,6(4):29-34.
被引量:6
二级引证文献
22
1
种海峰.
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15(1):164-166.
被引量:6
2
潘长宏,沈苏彦,徐宇周.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影响研究——以南京云锦为例[J]
.中华文化论坛,2013(9):146-150.
被引量:2
3
赵小娟,谭杏,时吉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开发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初探[J]
.统计与管理,2014(4):111-113.
被引量:5
4
宋立中.
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研究综述与启示——基于近20年ATR、TM文献的考察[J]
.世界地理研究,2014,23(4):136-147.
被引量:40
5
洪希彦.
徽州传统物质文化的开发利用路径分析[J]
.科技视界,2015(12):137-137.
6
王春燕,王黎炜,喻晓玲.
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6,32(1):112-115.
被引量:4
7
朱运海,梅丽,陈海艳.
襄阳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资源的结构、价值和开发对策[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1):7-15.
被引量:3
8
黄益军,吕庆华.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基于文献计量与社会网络视角[J]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6,14(2):125-138.
被引量:1
9
鲁小波,陈晓颖,马斌斌,王梓.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景区建设问题探析[J]
.海洋经济,2016,6(5):42-48.
被引量:1
10
魏巍.
海南省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传承在全域旅游建设中的思考[J]
.经济研究导刊,2017(11):113-114.
1
朱思雨.
中西方文化差异探讨[J]
.教育界(综合教育),2015(4):113-113.
2
陈党,冯白帆.
中国网络游戏政策发展轨迹与形成逻辑探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6,32(1):103-107.
3
平飞.
“中国特色”的文化学依据[J]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4):47-51.
4
徐清泉.
对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的反思和建议——文化管理体制改革趋势及上海的实践[J]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05(1):209-237.
5
熊晓辉.
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在机制及保护实践的反思[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2):74-80.
被引量:1
6
尹华东.
中外文化差异探讨:谈当前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前沿,2012(9):160-162.
7
伍丹琼.
透过文化看民族性格[J]
.考试周刊,2009(6):188-189.
8
王雪珺,余婷.
报业全媒体研究的议题与反思[J]
.中华文化论坛,2013(6):153-157.
被引量:1
9
谭红春.
关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反思--以中国瑶族盘王节为例[J]
.广西民族研究,2009(2):172-178.
被引量:17
10
王卫兵.
文化视阈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认同研究[J]
.大连干部学刊,2016,32(2):49-53.
前沿
2011年 第1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