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山东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0-31,共2页
Journal of Shandong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3
-
1丁向阳.枳椇的生态适应性及栽培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4,31(6):39-41. 被引量:8
-
2王艳林,韩钰,樊玉谷.拐枣的食用价值研究——Ⅰ:营养成分分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4,6(1):89-92. 被引量:37
-
3陈淮安,汪正集.枳木具的栽培及综合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1):63-65. 被引量:7
-
4丁向阳.香胶树幼林生长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415-6416. 被引量:1
-
5陈有民.园林树木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486 被引量:3
-
6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53-655. 被引量:44
-
7张慧丽,张延龙.新引牡丹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生长习性的观察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7,53(5):43-45. 被引量:2
-
8葛扣麟 王蕴珠 杨金水 等.枳椇的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6):44-45. 被引量:3
-
9宋志强.拐枣的开发利用[J].江西农业科技,2002(2):27-27. 被引量:8
-
10嵇扬,陆红.枳椇子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2,33(9). 被引量:16
二级引证文献15
-
1倪星,向甲斌.旬阳拐枣不同部位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J].基层农技推广,2023(1):32-36. 被引量:1
-
2黄雯,林富聪,张庆美.珍稀树种枳椇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J].福建热作科技,2010,35(3):44-48. 被引量:15
-
3李斌超,马得草,朱鹏宵,潘孝品.枳椇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256-257. 被引量:2
-
4凌圣宝,向进乐,李志西,刘建书,张强,曹姬倩蕊,孙全才.拐枣醋饮加工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5):254-257. 被引量:15
-
5王邦富.枳椇播种育苗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4(17):176-176. 被引量:13
-
6陈源锌.浅谈南方枳椇育苗和造林技术[J].低碳世界,2015,0(6):320-320.
-
7张俊钦.乡土树种枳椇栽培效果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15,35(1):153-156. 被引量:4
-
8滕家喜,周志翔.麻城市枳椇群落特征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6,45(2):9-12. 被引量:2
-
9黄雯,胡应平,李阿池,杨志坚,明艳林,陈辉.福建省枳椇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RAPD分析[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6,45(3):242-247. 被引量:3
-
10张冬生,陈东升,刘惠娜,罗万业.不同形态氮素比例对枳椇幼苗生长的影响[J].林业与环境科学,2018,34(1):41-47. 被引量:1
-
1易经纶.枳棋果梗开发利用大有可为[J].食品机械,1991(2):12-13.
-
2李健.适于庭院栽培的经济树种[J].农业知识,2000(9):7-8.
-
3李梓辉,廖冰.枳椇——大有发展前景的树种[J].中国土特产,2000(6):26-26.
-
4马成战,罗光.枳椇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J].农牧产品开发,1996(6):17-18. 被引量:2
-
5苏地.万寿果——枳椇[J].植物杂志,1995,22(6):18-19. 被引量:2
-
6王家,韩银祥,刘霖,刘良源,李梓辉.枳椇──亟待开发的树种[J].江西林业科技,1994,22(1):41-42. 被引量:4
-
7张德明,陈章和.不同光强下几种南亚热带森林乔木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观察[J].生态科学,1996,15(2):6-12.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