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
1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不同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同质性企业假设,"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垄断竞争和企业异质性为切入点,分析企业成本差异、效率差异与集聚经济的关系,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尽管"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极大反响,但仍需要在本地效应、城市集聚的微观基础、组织行为与企业布局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解析异质性企业与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以不断完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作者
李福柱
机构地区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8-102,共5页
Economic Perspectives
关键词
“新”新经济地理
企业异质性
区位
集聚经济
分类号
F119.9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93
引证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37
参考文献
24
1
Alsleben, C. ( 2005), "Spatial agglomeration, competition and firm size", Working Paper, University of Dortmund, Sep.
被引量:1
2
Asplund & Nocke (2006), "Firm turnover in imperfectly competitive market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y 73:295 -327.
被引量:1
3
Baldwin ~ Okubo(2006), "Heterogenous firms, agglomer ation and economic geography: spatial selection and sorting",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6 : 323-346.
被引量:1
4
Bernard, Redding & Schott(2007a), "Firm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 21:105-130.
被引量:1
5
Bernard, Redding & Schott(2007b), "Comparative advantage and heterogeneous firms",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4:31-66.
被引量:1
6
Black & Henderson(1999b), "A theory of urban growth",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07: 252-284.
被引量:1
7
Combes, Duraton & Gobillon(2004), "Spatial wage disparities: Sorting matters!", CEPR Discussion Paper, 4240.
被引量:1
8
Duranton & Overman(2005), "Testing for location using micro-geographic data", Review of Economic Study 72: 1077-1106.
被引量:1
9
Eckel & Neary(2010), "Multi-product firms and flexible manufactur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77:188-217.
被引量:1
10
Foster, Haltiwanger & Syverson (2008), " Reallocation, firm turnover, and efficienc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8 : 394-425.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93
1
安虎森,邹璇.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及其趋势[J]
.生产力研究,2004(1):180-186.
被引量:13
2
郝寿义,倪方树,林坦,方兴.
企业区位选择与空间集聚的博弈分析[J]
.南开经济研究,2011(3):69-78.
被引量:13
3
毛琦梁,王菲,李俊.
经济集聚与国内地区间劳动生产率差异研究——基于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分析[J]
.经济经纬,2015,32(3):79-83.
被引量:4
4
颜鹏飞,王兵.
技术效率、技术进步与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4,39(12):55-65.
被引量:738
5
金祥荣,叶建亮.
知识溢出与企业网络组织的集聚效应[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18(10):90-93.
被引量:25
6
罗勇,曹丽莉.
中国制造业集聚程度变动趋势实证研究[J]
.经济研究,2005,40(8):106-115.
被引量:524
7
梁琦.
空间经济学:过去、现在与未来——兼评《空间经济学: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J]
.经济学(季刊),2005,4(4):1067-1086.
被引量:104
8
梁琦,詹亦军.
地方专业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来自长三角的证据[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6,26(1):56-62.
被引量:62
9
慈向阳,阮永平.
企业的核心知识能力与企业异质性研究[J]
.情报科学,2006,24(3):445-450.
被引量:6
10
路江涌,陶志刚.
中国制造业区域聚集及国际比较[J]
.经济研究,2006,41(3):103-114.
被引量:328
引证文献
12
1
刘振奇.
城市制造业集聚与地区劳动生产率 ——一个文献综述[J]
.广东经济,2017,0(9X):173-175.
2
李福柱,李一方.
新创小微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与空间特征——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1-56.
被引量:1
3
朱江丽,李子联.
异质性企业归类效应与地区差距[J]
.当代经济科学,2014,36(4):37-46.
被引量:10
4
廉勇.
新经济地理学前沿理论模型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2014(9):121-126.
被引量:3
5
刘宇航.
关于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的进展综述[J]
.商情,2015,0(3):91-91.
6
朱江丽.
政府主导式集聚经济的规模与效率——企业异质性假设下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的解释[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80-90.
被引量:1
7
张清正.
“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基于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
.科学学研究,2015,33(10):1464-1470.
被引量:15
8
逯宇铎,戴美虹,刘海洋.
全要素生产率如何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址决策[J]
.运筹与管理,2015,24(5):116-125.
被引量:5
9
郭嘉仪.
基于知识溢出视角下企业进驻产业园区的研究评述[J]
.管理观察,2016(24):13-16.
10
年猛,王垚.
“新”新经济地理学:继承与创新[J]
.西部论坛,2017,27(1):10-1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37
1
朱江丽.
政府主导式集聚经济的规模与效率——企业异质性假设下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的解释[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5):80-90.
被引量:1
2
刘玮.
中国空间经济学研究进展与建构方向--基于学术期刊刊文的考察与比较[J]
.江海学刊,2016(3):81-87.
被引量:1
3
朱江丽,徐爱燕.
企业空间分布影响因素研究——通讯设备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分析[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2(3):1-8.
被引量:3
4
王爱民.
农业科技服务链结构及其功能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2017,0(7):44-45.
被引量:1
5
廉勇.
科技型小微企业集聚、知识溢出和创新策略选择:新经济地理学和博弈理论解释[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41-49.
被引量:3
6
商海岩,胡欢欢.
市场化、企业异质性与区域经济周期性波动[J]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7,33(3):58-65.
被引量:4
7
范晓.
长三角与京津冀科技服务业集聚特征比较[J]
.开发研究,2017(5):117-123.
被引量:8
8
吴远仁,李淑燕.
我国新经济地理学科前沿动态研究——基于CNKI 2000年以来的知识图谱分析[J]
.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32(1):31-36.
被引量:1
9
齐芮,祁明.
科技服务业集聚对工业效率提升的溢出效应研究——基于2003-2015年中国2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经验证据[J]
.宏观质量研究,2018,6(1):86-94.
被引量:10
10
王鹏,郑靖宇.
科技服务效率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空间外溢效应[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8,30(2):46-60.
被引量:16
1
孙元元,张建清.
市场一体化与生产率差距:产业集聚与企业异质性互动视角[J]
.世界经济,2017,40(4):79-104.
被引量:28
2
李晓萍,江飞涛.
企业异质性与经济地理研究新进展[J]
.经济学动态,2011(10):114-119.
被引量:3
3
陈光.
基于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综述[J]
.经济问题探索,2015(4):160-166.
被引量:5
4
袁冬.
“新”新经济地理学:企业异质性与集聚经济[J]
.经济视角(中),2012(3):20-22.
5
颜银根.
转移支付、产业跨区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J]
.财经研究,2014,40(9):50-61.
被引量:18
6
李福柱,李一方.
新创小微型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因素与空间特征——基于“新”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的研究[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1-56.
被引量:1
7
张楠,刘雅莹,张朝阳.
首届“新新经济地理学前沿学术会议”综述[J]
.国际商务研究,2015,36(3).
8
漓源.
生物经济:新新经济[J]
.中国工商,2000(7):58-59.
9
汪丁下.
新新经济[J]
.财经,2001,0(3):21-33.
被引量:4
10
程征.
封面链接[J]
.中国记者,2009(7):49-49.
经济学动态
2011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