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得“意”不忘“形”——试论文学方言的汉译方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大量方言一直是译者需要面对的一大难题。对此译界长期以来讨论和争议较多的是方言对译法和口语体译法。本文通过选取具体语段,旨在分析比较这两种译法的得失,初步探讨文学方言汉译的方法,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作者
李源园
机构地区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98-99,共2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文学方言汉译
方言对译
口语体译
方法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7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Nida,Eugene A.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3.112.
被引量:1
2
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被引量:1
3
郭著章.语域与翻译[A].杨自俭,刘学云.翻译新论[C].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739-750.
被引量:2
4
韩子满.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4):86-90.
被引量:67
5
笪玉霞.
《哈克贝利·芬历险记》原作与译作语言特色的比较[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3):51-53.
被引量:5
6
谷婷婷.
语言变体与翻译——由《哈克贝恩·芬历险记》看语言变体的汉译[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3):113-117.
被引量:2
7
徐泉,王婷.
析傅东华译《飘》中的归化翻译[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66-68.
被引量:12
二级参考文献
27
1
仲伟合,钟钰.
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J]
.中国翻译,1999(3):48-50.
被引量:704
2
汤玛斯.哈代,张谷若,吴国瑞.
德伯家的苔丝[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58,1(2):242-246.
被引量:6
3
刘重德.
文学风格翻译问题商榷[J]
.中国翻译,1988(2):2-7.
被引量:15
4
[14]黄龙.翻译艺术教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被引量:5
5
[7]刘宓庆.文体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出版公司,1986.
被引量:19
6
[7]傅东华. 飘[Z].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
被引量:2
7
[1]Mitchell,Margaret.GONE WITH THE WIND[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被引量:1
8
[5]Anderson,R.C & P.D.Pearson.A Schema-Theoretic View of basic Process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A].In P.D.Pearson (Ed.).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C].New York:Longman.1984.
被引量:1
9
邢福义.文化语言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被引量:32
10
卡特福德.翻译的语言学理论[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1.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82
1
邓洁.
陕西当代文学方言翻译策略与方法探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5(8):156-159.
2
唐美华.
张谷若及其译本《还乡》文献研究述评[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1):272-273.
3
韩子满.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4):86-90.
被引量:67
4
卞建华.
文学翻译批评中运用文学接受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1):42-45.
被引量:25
5
金兵.
一部成功的复译之作——Tess of the D’Urbervilles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2(6):14-19.
被引量:4
6
吴来安.
文学方言属性思辨及其翻译[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2):95-97.
被引量:9
7
戴玉群.
地道的原文,地道的译文——从《苔丝》译本看张谷若翻译风格[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2):89-94.
被引量:3
8
朱芳,谢亚军.
对文学方言翻译属性的几点思考[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154-156.
被引量:2
9
曾江霞.
从功能主义目的论看英美文学作品中方言的翻译策略[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3):77-79.
被引量:1
10
李颖玉,郭继荣,袁笠菱.
试论方言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浮躁》中的“瓷”为例[J]
.中国翻译,2008,29(3):64-67.
被引量:49
1
张帆.
从目的论角度探讨文学方言的翻译方法[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6):121-124.
被引量:7
2
王容.
关联—顺应模式下文学方言汉译的探究[J]
.武夷学院学报,2013,32(3):36-39.
3
朱芳,谢亚军.
对文学方言翻译属性的几点思考[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154-156.
被引量:2
4
李玉见,赵汗青.
论翻译的“得意不可忘形”[J]
.大家,2010(11):3-3.
被引量:4
5
唐美华.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张谷若《还乡》译本中人物对话指称意义的传译[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0,26(10):34-36.
6
杨华芬.
“得意”与“忘形”翻译理念在教学翻译中的应用[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8):105-107.
7
韩子满.
试论方言对译的局限性——以张谷若先生译《德伯家的苔丝》为例[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25(4):86-90.
被引量:67
8
张静静,王义军.
从目的论的角度看方言著作的翻译策略——以张爱玲译吴语代表作《海上花列传》为例[J]
.海外英语,2014(16):142-144.
被引量:1
9
赵艳.
张谷若翻译特色探究——以《苔丝》为例[J]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5):74-75.
10
王建丰,刘伟.
张谷若方言对译评析[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5):95-97.
被引量:4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