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麦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对氮肥的吸收研究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利用^(15)N 示踪法探讨了麦秆还田条件下水稻对氮肥的吸收利用特点,结果表明:麦秆与硫铵混施有较高的增产效益,并能提高水稻对麦秆氮的吸收率,减少氮肥的损失,示踪结果还表明了麦秆硫铵混施能使两种不同形态氮素都显示稳定而长效的供氮特点。
作者
柯福源
汪寅虎
张明芝
周德兴
赵忠琴
金亚放
孙耀琛
机构地区
上海农科院土肥所
上海农科院作物所
出处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76-179,共4页
Chinese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关键词
水稻
氮吸收
麦杆还田
^15N示踪法
分类号
S51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3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228
参考文献
1
1
朱培立,黄东迈.土壤水湿状况和肥料碳氮比对稻田肥料氮素转化的影响[J]土壤学报,1986(03).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143
1
马二登,马静,徐华,曹金留,蔡祖聪,八木一行.
稻秆还田方式对麦田N_2O排放的影响[J]
.土壤,2007,39(6):870-873.
被引量:24
2
钱素文,杨爱国,蒋植宝.
超高茬麦套稻技术对农田生态系统影响初探[J]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1,18(2):45-46.
被引量:7
3
李玉春,刘瑞伟,皇传华,王磊.
微生物菌剂对小麦秸秆还田效果试验[J]
.山东农业科学,2006,38(6):52-53.
被引量:12
4
孙伟红,劳秀荣,董玉良,毕建杰.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秸秆还田对产量及土壤钾素肥力的影响[J]
.作物杂志,2004(4):14-16.
被引量:26
5
吕小荣,努尔夏提.朱马西,吕小莲.
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
.现代化农业,2004(9):41-42.
被引量:45
6
王霞,胡锋,李辉信,沈其荣.
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蚯蚓对旱作稻田土壤碳、氮的影响[J]
.生态环境,2003,12(4):462-466.
被引量:30
7
金成龙,全允基,马永凤,金学诛,方健孝.
稻草还田定位试验初报[J]
.黑龙江农业科学,1993(1):21-23.
被引量:15
8
王艮梅,周立祥,占新华,黄焕忠.
水田土壤中水溶性有机物的产生动态及对土壤中重金属活性的影响:田间微区试验[J]
.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858-864.
被引量:67
9
高云超,朱文珊,陈文新.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周转的估算[J]
.生态学杂志,1993,12(6):6-10.
被引量:72
10
严慧峻,魏由庆,左余宝,马卫萍,张锐,安文钰.
盐渍土麦秸还田效应研究初探[J]
.土壤肥料,1993(5):15-17.
被引量:36
引证文献
13
1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
.耕作与栽培,2005,25(1):6-9.
被引量:56
2
王立德,陈修定,孙维纶.
油菜秸还田对土壤氮素供应和积累的影响[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5,18(1):43-48.
被引量:3
3
潘士春,郭霞旭,陈丽.
小麦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现代农村科技,2010(4):36-37.
被引量:2
4
卜毓坚,屠乃美.
水稻秸秆还田的效应与技术及其展望[J]
.作物研究,2005,19(S1):428-431.
被引量:19
5
汪寅虎,柯福源,张明芝,顾永明,陈春宏.
长期定位条件下秸秆还田的综合效应研究[J]
.土壤通报,1994,25(S1):53-56.
被引量:29
6
易镇邪,刘书波,陈冬林,屠乃美.
不同复种制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产能力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6):565-569.
被引量:12
7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还田增产及培肥效果[J]
.安徽农业科学,2002,30(2):269-271.
被引量:47
8
王振忠,董百舒,吴敬民.
太湖稻麦地区秸秆直接还田的增产及培肥效果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2,22(3):47-49.
被引量:3
9
李师默,纪元,刘君,汪国莲,徐建明.
农作物秸秆还田对土壤性状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5):8560-8562.
被引量:7
10
常勇,黄忠勤,周兴根,孙克新,周涧楠,丁震乾,王波,李小珊.
不同麦秸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20):47-51.
被引量:17
二级引证文献
228
1
刘裕庆,南宜霞,薛徐柱.
不同培肥模式对红提葡萄园土壤肥力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07,35(10):70-72.
被引量:4
2
孙星,刘勤,王德建,张斌.
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J]
.土壤,2007,39(5):782-786.
被引量:149
3
张丽华,黄高宝,张仁陟.
免耕及覆盖对土壤纤维素分解强度和纤维素分解菌的影响[J]
.草原与草坪,2007,27(1):5-8.
被引量:13
4
赵世红.
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氮的转化迁移的影响[J]
.科技风,2010(9).
5
袁国明,蔡成梅,朱小娟,孙曙红,徐永福.
沿江地区稻麦两熟最佳施肥方案筛选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7):42-45.
被引量:1
6
田卡,张丽,钟旭华,黄农荣,张卫建,潘俊峰.
稻草还田和冬种绿肥对华南双季稻产量及稻田CH_4排放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3):592-598.
被引量:17
7
朱普平,常志州,孙丽,薛新红.
麦草还田及耕作方式对稻田水氮、磷浓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2004,32(6):151-153.
被引量:6
8
徐国伟,常二华,蔡建.
秸秆还田的效应及影响因素[J]
.耕作与栽培,2005,25(1):6-9.
被引量:56
9
杨美英,刘建,魏亚凤,李波.
麦稻两季秸秆还田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其产量结构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62-64.
被引量:6
10
杨美英,刘建,魏亚凤,李波.
麦秸全量还田下水稻氮素运筹对稻米蛋白质及淀粉粘滞性的影响[J]
.江西农业学报,2010,22(12):4-7.
被引量:2
1
李孝杰,郭智慧,张虎,王彩红.
麦—稻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应用腐熟剂试验效果初探[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24(11):29-30.
2
陈良,高占峰,曾艳军,徐晓荣,张永强.
应用^(15)N 示踪法研究黑龙港地区小麦“促前补后”追施氮肥的去向[J]
.核农学通报,1991,12(4):176-177.
被引量:4
3
徐新宇,张玉梅,胡济生.
应用^(15)N示踪研究麦秸还田中氮的去向[J]
.土壤学报,1989,26(1):64-71.
被引量:20
4
郭培国,陈建军,郑燕玲,韩锦峰.
不同施氮水平条件下烤烟对氮素的利用研究[J]
.热带亚热带土壤科学,1996,5(3):145-148.
被引量:16
5
许春霞,吴守仁.
塿土有机氮的构成及其在施肥条件下的变化[J]
.土壤通报,1991,22(2):54-56.
被引量:29
6
Gosw.,NN,张汉文.
用^15N技术研究绿肥在稻麦轮作中节氮效用[J]
.农业科技译丛(湖南),1990,19(1):90-94.
7
习向银,晁逢春,李春俭.
利用^(15)N示踪法研究土壤氮对烤烟氮素累积和烟碱合成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8,14(6):1232-1236.
被引量:16
8
刘芳,于振文,亓新华.
应用^(15)N示踪法对旱地冬小麦施肥与氮素吸收利用的研究[J]
.土壤肥料,1997(2):30-31.
被引量:10
9
Tanaka,F,陈晓玲.
麦杆还田的水田中稻根伸长抑制剂的毒效鉴定和测定[J]
.农业科技情报(西南农学院),1991(2):34-39.
被引量:1
10
韩锦峰,郭培国,黄元炯,赵梦霞,郑英.
应用^(15)N示踪法探讨烟草对氮素利用的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1992,26(3):224-227.
被引量:37
土壤通报
1990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