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对我国循环经济立法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是制约当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循环经济是其中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对于循环经济建设,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进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为循环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意义重大。
作者
朱鹤
机构地区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出处
《知识经济》
2011年第10期34-34,共1页
Knowledge Economy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立法
分类号
F205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D922.6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1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18
同被引文献
5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蔡守秋.
论循环经济立法[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1):1-8.
被引量:79
2
张凯著..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373.
3
张玉霞,鲍金伶,刘博明,王慧,刘坚.
循环经济的法理分析[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76-79.
被引量:3
4
王明远.
“循环经济”概念辨析[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6):13-18.
被引量:40
二级参考文献
21
1
蔡守秋.
第三种调整机制——从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资源法角度进行研究(下)[J]
.中国发展,2004,4(2):26-35.
被引量:12
2
崔如波.
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J]
.探索,2004(5):86-88.
被引量:24
3
王晓林.
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机制建构探略[J]
.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6(4):49-51.
被引量:2
4
徐嵩龄.
为循环经济定位[J]
.产业经济研究,2004(6):60-69.
被引量:47
5
林青,刘进梅.
循环经济制度理论的研究[J]
.中国林副特产,2004(6):73-74.
被引量:11
6
李红.
统一认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访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J]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5(2):4-8.
被引量:7
7
王金南,李娜.
推进日本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体系[J]
.中国发展,2003,3(1):5-9.
被引量:4
8
方莉华,张才国.
循环经济概念的科学界定及其实质[J]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3):83-85.
被引量:18
9
冯之浚.
论循环经济[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9(2):5-13.
被引量:52
10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J]
.宏观经济研究,2005(4):3-8.
被引量:40
共引文献
118
1
董芸.
我国循环经济立法体系研究[J]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48-50.
2
成红,张媛.
试论循环经济法的目的价值[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9(6):92-97.
3
周小桃.
循环经济立法的民事责任问题刍议[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4):29-31.
4
赵海燕.
循环经济法的环境法属性探析[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1):99-105.
被引量:4
5
王金南,李娜.
推进日本建立循环社会的法律体系[J]
.中国发展,2003,3(1):5-9.
被引量:4
6
李俊然.
论循环经济的法制障碍与制度创新[J]
.河北法学,2005,23(10):64-69.
被引量:15
7
潘善斌.
国外循环经济立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江淮论坛,2005(5):19-24.
被引量:3
8
包崇国.
关于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思考[J]
.经济问题探索,2005(11):33-37.
被引量:8
9
中国LCD显示器产业现状与存在问题[J]
.电子元器件应用,2005,7(10):11-13.
10
高路.
构建循环经济立法之我见[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0B):26-26.
同被引文献
5
1
王朝全.
论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与制度设计[J]
.生态经济,2006,22(8):56-59.
被引量:24
2
冯之浚.
循环经济与文化模式[J]
.中国科技论坛,2007(4):85-89.
被引量:4
3
王朝全,杨霞.
论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德国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
.科学管理研究,2008,26(3):116-120.
被引量:9
4
张昌蓉,薛惠锋.
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系统分析[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3):36-40.
被引量:4
5
姜国刚,衣保中.
循环经济范式演进的动力机制与系统结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2009(6):104-108.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张晓娟.
试论循环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2):17-20.
1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主要障碍[J]
.学术界,2008(2):302-302.
2
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J]
.中国设备工程,2010(9):9-9.
3
郝殿钰,姜玲.
连云港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探讨[J]
.污染防治技术,2006,19(6):66-69.
4
刘会齐.
科学发展观指导循环经济建设[J]
.生态经济,2008,24(10):76-79.
被引量:3
5
许江萍.
将循环经济进行到底[J]
.中国科技投资,2008(9):1-1.
被引量:1
6
全国人大推进循环经济立法[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18(3):25-25.
7
李晓辉.
实施清洁安全生产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6):98-99.
8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就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发出通知[J]
.中国能源,2010,32(8):4-4.
9
张毅.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乌海市为例[J]
.理论研究,2005(6):58-60.
10
王树谷,孙佑海.
促进循环经济必须立法[J]
.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9):1-2.
知识经济
2011年 第10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