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9-83,共5页
Finance & Economics
参考文献7
-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4.112-113,81,111. 被引量:15
-
2宋承先著..过渡经济学与中国经济[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428.
-
3(美)阿兰·G·格鲁奇.比较经济制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27. 被引量:3
-
4弗兰克·梯利.伦理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8. 被引量:2
-
5加里·S· 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300. 被引量:1
-
6陈惠雄.快乐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6.19. 被引量:1
-
7厉以宁著..体制·目标·人 经济学面临的挑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6:438.
共引文献17
-
1梁作强.泰罗的“经济人”假设——新经济人[J].经济师,2006(6).
-
2王仲君.马歇尔的“报酬递减律”与新经济[J].经济问题,2004(11):6-8. 被引量:1
-
3张继彤.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提升[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56. 被引量:9
-
4董世峰.道德意义上的行为何以可能[J].学术研究,2005(9):53-58. 被引量:4
-
5杨国亮.论规模经济的本质[J].生产力研究,2005(9):10-12. 被引量:7
-
6范英杰.独立董事制度的理性思考——基于道德的视角[J].会计研究,2006(6):22-27. 被引量:22
-
7何雄浪.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交易成本经济学的产业集群演进机理探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6(3):129-144. 被引量:10
-
8陈惠雄.欲望的本质:一个经济学的基本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1999,21(5):48-51. 被引量:4
-
9唐根希,陈淑芳.财产权利观溯源[J].南京农专学报,1999,15(4):51-56.
-
10胡石其,黄浪勇.产业集聚理论与应用研究[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2(11):57-58.
同被引文献74
-
1高建立.河南省城市居民幸福指数测评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8,24(7):66-71. 被引量:10
-
2陈惠雄.对“稀缺性”的重新诠释[J].浙江学刊,1999(3):42-46. 被引量:16
-
3俞国良.社会认知视野中的亲社会行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0-25. 被引量:34
-
4陈惠雄.人的研究:经济学研究的新层次[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1997(6):5-9. 被引量:6
-
5陈惠雄,刘国珍.快乐指数研究概述[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3):29-36. 被引量:35
-
6吴丽民,陈惠雄.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主要苦乐源的比较——以浙江省为例[J].经济学家,2005(4):72-77. 被引量:9
-
7王鹏,侯钧生.情感社会学:研究的现状与趋势[J].社会,2005,25(4):70-87. 被引量:58
-
8寇彧,徐华女.移情对亲社会行为决策的两种功能[J].心理学探新,2005,25(3):73-77. 被引量:48
-
9陈惠雄.“快乐”的概念演绎与度量理论[J].哲学研究,2005(9):81-87. 被引量:34
-
10殷燕敏,潘艳艳,胡实盼.西部城市居民主观生活质量比较研究——以昆明、兰州为例[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2):271-275.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8
-
1孟芳.基于快乐理论视角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研究[J].理论月刊,2010(4):164-167. 被引量:2
-
2朱凤肇.时空维度下对古村落保护的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0(17):116-116.
-
3贾尚宏.徽州古村落管理技术初探[J].中国名城,2010(9):32-36. 被引量:2
-
4任海燕,傅红春.幸福经济学在中国: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J].江海学刊,2012(1):105-109. 被引量:7
-
5李艳芬.探析中国经济社会“幸福感缺失”问题——基于生产者行为原理视角[J].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2012(8):16-16.
-
6陈惠雄.资源约束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10(4):9-12. 被引量:26
-
7陈惠雄.快乐 福利 人本主义──与黄有光院士的有关讨论[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0(5):1-7. 被引量:3
-
8张萌栩.社会学视野中的快乐原则[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175-176.
二级引证文献40
-
1陈惠雄.人本经济学的重要理论观点[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4(3):68-73. 被引量:3
-
2张宝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探讨[J].河西学院学报,2008,24(5):66-68. 被引量:2
-
3张宝芹,张培栋.论加强西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8(2):67-70. 被引量:2
-
4贾小峰,崔学贤.环境比较优势——一个新“陷阱”[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4):31-33. 被引量:2
-
5栾贵勤,盖伦,杨青.关于京津唐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经济视野,2013(20).
-
6胡仪元.以绿色产业为支柱,实现西部经济的协调和持续发展[J].兰州学刊,2004(4):146-147. 被引量:3
-
7胡仪元.西部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选择及其比较优势分析[J].开发研究,2004(4):31-34. 被引量:9
-
8胡仪元.西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模式选择——生态学的视角[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5):45-50. 被引量:7
-
9武传震.欠发达地区区域文化创新的意义及其发展对策探讨——以甘肃省为例[J].甘肃理论学刊,2003(1):39-41. 被引量:1
-
10邹辉文,帅桥昌.资源约束下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政策选择[J].商业时代,2006(30):85-87.
-
1时寒冰.全球经济生死棋局[J].商界(评论),2011(10):92-97.
-
2白文宁.基于人本经济学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J].中国商论,2014,0(4X):183-184. 被引量:1
-
3赵放,王为群.论日本市场制度中经济主体的适应性和发展趋向[J].现代日本经济,1998(3):35-40.
-
4顾泳.还是拉得小一点为好[J].江苏教育(教育管理),2010(6):51-52. 被引量:1
-
5张兴国.市场经济体制与人的利益实现[J].社会科学辑刊,1998(2):83-85. 被引量:1
-
6Jinqiang LU.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 and measures of financing of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under the sight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5(1):67-69.
-
7杨春学.论“经济人”假说的发展和完善——从“边际革命”到二次大战后初期[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1992,9(2):49-57. 被引量:1
-
8于海兵,杨莉.浅谈汽车消费者的心理与销售[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1).
-
9李国志.《微观经济学》课程考评方式改革研究[J].当代经济,2015,32(16):116-117.
-
10杜晓燕,李景平,尚虎平.社区改革重在权力协调[J].中国国情国力,2006(4):2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