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暗恋桃花源》中的陌生化效果的运用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赖声川的经典剧作《暗恋桃花源》自问世以来,被广大的观众所喜爱,因为这出戏中运用了一些新奇的元素,让观众对平时熟悉的剧场产生了一种陌生感,这种陌生感正是这出戏成功至关重要的一点。德国戏剧理论家、剧作家布莱希特提出的"陌生化效果"正是《暗恋桃花源》剧中陌生感产生的理论来源。本文就陌生化效果在《暗恋桃花源》中的运用加以分析。
作者
李博
机构地区
云南艺术学院戏剧学院
出处
《大舞台》
2011年第4期22-23,共2页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陌生化效果
布莱希特
赖声川
分类号
J824 [艺术—戏剧戏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1
参考文献
1
1
(德)布莱希特著,丁扬忠等译..布莱希特论戏剧[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370.
同被引文献
18
1
孟岩.
论赖声川的剧场意识[J]
.艺术百家,2006,22(3):52-54.
被引量:1
2
李鸿祥,古秀蓉.
现场性:论赖声川的现代剧场艺术[J]
.华文文学,2005(5):51-55.
被引量:5
3
孙君华.
历史真实·四维空间及其他——谈魏斯的剧作《马拉/萨德》[J]
.外国文学评论,1987(2):82-87.
被引量:3
4
谢立.
看看“相声”剧 听听赖声川[J]
.广东艺术,2002(1):66-67.
被引量:1
5
崔莉.
论《暗恋桃花源》中“间离”的运用[J]
.戏剧文学,2002(3):48-53.
被引量:5
6
王忠阁.
中国古代剧论中的“意境”说[J]
.江汉论坛,2005(10):115-117.
被引量:2
7
王晶.
论赖声川《暗恋桃花源》对传统戏剧的突破[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5):62-66.
被引量:14
8
第五届陕西西安国际音乐节暗恋桃花源专刊[N].西安,2007.
被引量:1
9
袁蕾,这一次,赖声川说赖声川[N].南方周末,2007(01).
被引量:1
10
沈佳梅.
经典之光照亮现实——话剧《暗恋桃花源》对《桃花源记》的创造性改编[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09(3):60-61.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5
1
杨蓓.
论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理论在《暗恋桃花源》中的应用[J]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42-46.
被引量:10
2
何念兴.
幻想终结与现实重归——探析《暗恋桃花源》的主题思想[J]
.北方文学(下),2015,0(11):23-23.
3
王星月,吕乐.
陌生化效果在中西方戏剧中的对比运用——以《马拉/萨德》和《暗恋桃花源》为例[J]
.戏剧之家,2016(9):12-12.
4
陈小力.
台湾赖声川及其戏剧实验研究[J]
.传承,2016(11):143-145.
5
胡红一,易菲.
“戏中戏”在戏剧中的运用[J]
.戏剧之家,2023(23):28-3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
1
王星月,吕乐.
陌生化效果在中西方戏剧中的对比运用——以《马拉/萨德》和《暗恋桃花源》为例[J]
.戏剧之家,2016(9):12-12.
2
夏玲,曾子芙.
《暗恋桃花源》在解构中追寻主题[J]
.戏剧之家,2017(10):8-9.
3
鲁晓明.
舞台剧《暗恋桃花源》的艺术特征探析[J]
.戏剧之家,2017(21):40-40.
4
高嘉翼,姜吉林.
话语再造与人文重塑——《暗恋桃花源》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借鉴与创新[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8,34(1):102-108.
5
张华轩宇,徐艺涵.
戏剧表演中的“隔离”与“开放”研究[J]
.戏剧之家,2018(2):11-12.
被引量:1
6
王梦潇.
析《暗恋桃花源》经典生成的必然性[J]
.戏剧之家,2020(26):4-6.
7
李光耀.
浅谈布莱希特间离法在戏剧创作中的运用——以话剧《羊脂球》为例[J]
.戏剧之家,2022(5):13-14.
8
张剑.
台湾地区话剧《暗恋桃花源》的存在主义蕴涵[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4,39(1):42-47.
9
李洋.
一曲“铜豌豆” 回荡天地间——《燕赵风骨关汉卿》的艺术特色[J]
.大舞台,2024(1):49-53.
10
李孝男,赵光强.
舞台剧《暗恋桃花源》的戏剧魅力[J]
.青春岁月,2019,0(11):21-21.
1
刘帆帆.
论《我如何学会驾驶》中如何借助陌生化效果完成女性主义叙述[J]
.戏剧之家,2015(21):47-47.
被引量:1
2
李旭琴.
浅析黄庭坚书法的寓生于熟[J]
.新课程(下),2006,0(4):57-57.
3
李小山.
与杨春华的对话[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97(4):77-78.
4
罗乔.
布莱希特的东方之说[J]
.东南传播,2005,0(3):48-49.
5
庞艳芳.
《东邪西毒》中的陌生化[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5):47-50.
6
邹元江.
论史诗剧的限制与陌生化效果[J]
.戏剧艺术,2001(4):4-21.
7
姚彤.
陌生化效果:影视剧改编和重拍的原则[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86-187.
8
吴方.
《错位》的意义[J]
.当代电影,1987(3):126-130.
9
邵薇薇.
《三角钱歌剧》戏剧评论——论布莱希特陌生化效果的运用[J]
.文艺生活(中旬刊),2010(11):77-77.
10
夏清泉.
论《舌尖上的中国》的陌生化效果[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9):88-90.
被引量:1
大舞台
2011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