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于集聚优势原则下芜湖承接产业转移之思考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芜湖作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双核之一,在示范区的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按传统理论,芜湖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然而,比较优势的发挥是否是芜湖当前发展的唯一选择?本文基于‘集聚优势’理论,对芜湖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思想进行梳理,并提出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作者
胡沐
机构地区
中共芜湖市委党校
出处
《理论建设》
2011年第1期72-75,共4页
Theory Construction
关键词
产业转移
比较优势
集聚优势
分类号
F127.54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4
1
颜颖.
基于综合优势原则的产业转移和承接新战略[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6(9):113-115.
被引量:7
2
于永达.
集聚优势战略——广东省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模式[J]
.广东经济,2007(8):10-12.
被引量:3
3
于永达.
国家经济优势集聚的成本与效益——优势集聚环理论分析[J]
.全国商情,2005(12):3-8.
被引量:10
4
于永达.
京津塘优势技术经济带发展战略[J]
.管理评论,2003,15(8):14-16.
被引量:5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陆善勇,韦彦.
综合优势发展战略刍议——超越比较优势战略论与赶超战略论之争的经济发展新思维[J]
.改革与战略,2005,21(8):7-10.
被引量:17
2
陈刚,刘珊珊.
产业转移理论研究:现状与展望[J]
.当代财经,2006(10):91-96.
被引量:121
3
陆善勇.
基于综合优势原则的我国外经贸发展新战略——超越比较优势论与竞争优势论之争的外贸发展新思维[J]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3):5-9.
被引量:11
4
(美)平狄克(RobertS.Pindyck),(美)鲁宾费尔德(DanielL.Rubinfeld)著,张军等.微观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被引量:1
5
卞苏徽.
发展理论与深圳发展模式选择[J]
.特区实践与理论,1997(2):18-20.
被引量:1
6
许明达.
“深圳发展模式”初探——深圳产业结构20年演化的实证考察[J]
.特区经济,2000(10):7-12.
被引量:8
7
陈建军.
中国现阶段产业区域转移的实证研究——结合浙江105家企业的问卷调查报告的分析[J]
.管理世界,2002,18(6):64-74.
被引量:257
共引文献
16
1
荣飞,于永达.
跨越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国家优势集聚战略[J]
.全国商情,2006(6):11-14.
被引量:11
2
周良洛,佟仁城,许健,王玥,王际祥.
京津塘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探讨[J]
.科学学研究,2006,24(3):392-397.
被引量:6
3
于永达,荣飞.
基于优势集聚导向的中国产业发展新思路[J]
.全国商情,2006(11):3-6.
被引量:1
4
于永达,荣飞.
基于集聚优势理论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考察[J]
.改革,2006(11):13-18.
被引量:5
5
于永达,周晶.
国家优势集聚初始阶段成本和收益理论分析及实例研究[J]
.全国商情,2008(1):3-7.
6
张鹏,王月琴.
产业转移的双向嵌入及其对广东的启示[J]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2):11-14.
被引量:6
7
胡沐.
基于集聚优势原则下的芜湖承接产业转移之思考[J]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32-35.
被引量:1
8
胡沐.
台湾承接产业转移经验及对芜湖的启示[J]
.铜陵学院学报,2011,10(3):61-64.
被引量:2
9
汪桂霞.
“十二五”时期郑州市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5):61-63.
被引量:3
10
张晓明,高佃恭,刘骋.
海南热带农业优势集聚发展策略初探[J]
.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25(3):25-29.
同被引文献
6
1
粟庆品.
特色经济的识别与判断[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2(7):1-3.
被引量:8
2
李德明,罗敏.
发展安徽特色经济 促进中部崛起[J]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30-32.
被引量:3
3
李首涵,马庆栋,郝庆禄.
县域特色经济的评价指标探析[J]
.邢台学院学报,2007,22(2):13-15.
被引量:2
4
龙茂发,马明宗.产业经济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被引量:2
5
段玉.
环洞庭湖特色经济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J]
.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15(6):107-109.
被引量:1
6
夏名首.
芜湖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分析及改进策略[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77-79.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丁巧云,廖花,王力.
芜湖市特色产业选择和发展对策研究[J]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96-10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林漫婷,林伟君,黄晓宇,梁伟森,方伟.
区域农业适宜产业选择与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东为例[J]
.南方农村,2019,35(5):26-31.
被引量:1
2
杨艳飞,陈政洋,舒业鸿,刘伟.
快递行业服务地方特色经济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0(21):28-29.
1
林仪.
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看广东-东盟合作[J]
.特区经济,2009(10):46-47.
被引量:1
2
姜永辉.
利用比较优势原则调整产业结构——甘肃省产业发展50年回顾及展望[J]
.甘肃金融,2001(4):21-23.
被引量:1
3
盛军锋,胡秋华.
知识经济·产业结构·比较优势[J]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18(3):1-4.
4
朱绍远.
相对优势原则与我国经济的有效增长[J]
.经营管理者,2015(6):227-228.
5
胡沐.
基于集聚优势原则下的芜湖承接产业转移之思考[J]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0):32-35.
被引量:1
6
安梅.
发达地区发展经验对落后地区发展启示——到广东省考察体会[J]
.红河探索,2006,0(1):51-53.
7
李萍,刘辉.
东北资源环境约束下的“赶超型”工业化模式研究[J]
.东北亚论坛,2008,17(2):64-68.
被引量:1
8
胡俊文.
“雁行模式”理论与日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雁行模式”走向衰落的再思考[J]
.亚太经济,2003(4):23-26.
被引量:38
9
黄凤兰.
论经济决策的中庸法则[J]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1(2):38-41.
被引量:1
10
李君玲.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主导产业选择[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7(5):30-35.
被引量:5
理论建设
2011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