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稀土多色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与防伪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简介 荧光油墨防伪是目前普遍使用的防伪技术之一,目前应用的多为紫外荧光油墨,但其原理简单,单一材料的发光色彩相对单一,不易人为调控其发光颜色,容易被仿制;而大部分红外油墨也仅仅利用到了材料的红外吸收性质,若使用红外吸收的上转换荧光材料作为荧光油墨添加剂,添加在已有的紫外荧光发光材料上,则可成为新一类的双重防伪荧光油墨材料。光材料,
作者
段岳
严纯华(指导教师)
刚永运(指导教师)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出处
《中国科技教育》
2011年第3期24-26,共3页
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Education
关键词
纳米材料
发光材料
防伪技术
应用
荧光材料
油墨防伪
合成
稀土
分类号
TN104.3 [电子电信—物理电子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20
1
曹铁平.
稀土发光材料的特点及应用介绍[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6,20(4):42-44.
被引量:11
2
刘晓瑭,刘华鼐,石春山.
稀土发光材料的合成方法[J]
.合成化学,2005,13(3):216-218.
被引量:20
3
谭俊峤.
国内外防伪技术的市场应用及其发展前景[J]
.今日印刷,2006(7):2-5.
被引量:3
4
黄以万,肖兵.
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与应用展望[J]
.矿产保护与利用,2008,28(6):51-54.
被引量:23
5
董淑雯.
我国包装防伪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印刷质量与标准化,2010(12):14-19.
被引量:2
6
谢国亚,张友.
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光机理及其应用[J]
.压电与声光,2012,34(1):110-113.
被引量:21
7
管昌荣,张迪,李凌亮,张福俊.
稀土发光材料简介[J]
.物理教学,2012(4):2-5.
被引量:4
8
刘荣辉,黄小卫,何华强,庄卫东,胡运生,刘元红.
稀土发光材料技术和市场现状及展望[J]
.中国稀土学报,2012,30(3):265-272.
被引量:64
9
印重山.
包装防伪技术的三大类别[J]
.中国防伪报道,2013(9):106-109.
被引量:1
10
Mohamed Zikriya,Y.F.Nadaf,P.Vijai Bharathy,C.G.Renuka.
Luminescent characterization of rare earth Dy^(3+) ion doped TiO_2 prepared by simple chemical co-precipitation method[J]
.Journal of Rare Earths,2019,37(1):24-31.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1
1
高存津,任杰,王纪刚,刘全校,李东立,许文才.
稀土发光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印刷包装防伪中的应用[J]
.包装工程,2022,43(3):32-41.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周子钰.
新防伪技术在包装印刷中的应用[J]
.丝网印刷,2022(12):34-37.
被引量:3
2
DONG Jiaoling,NI Xiaochang,MENG Rui,KONG Weijing,LIANG Shuang,ZHOU Jie.
A rare-earth spectral traceability anti-counterfeiting detection technology[J]
.Optoelectronics Letters,2022,18(9):535-540.
3
罗丹妮,陈思思,田亚苹.
酒类产品包装防伪技术研究综述[J]
.绿色包装,2023(4):38-41.
被引量:1
4
张星星,魏通,韩迎东.
用于包装防伪的稀土上转换发光材料[J]
.包装工程,2023,44(13):1-10.
5
漆加兴,马晶,李艳红.
GdPO_(4)·nH_(2)O∶Eu^(3+)发光粉的水热合成及发光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23,51(9):151-155.
6
季建军,倪志林,薛银春,高克鑫.
微纳加工技术在包装防伪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包装工程,2023,44(19):149-157.
7
杨玲,王亚虎,龚果,许建雄,谭海湖.
稀土上转换荧光材料的多模态发光调控及包装防伪应用[J]
.包装学报,2023,15(5):78-94.
8
韩昆伯,马晶,漆加兴,李艳红.
NaGd(MoO_(4))_(2)∶Er^(3+),Yb^(3+)发光粉的合成与上转换发光性质[J]
.化工新型材料,2024,52(9):143-148.
1
苏海涛,冯伟.
电致发光材料及其防伪应用[J]
.标准化报道,1998,19(5):19-20.
2
赵云辉.
NFC技术与防伪应用[J]
.中国品牌与防伪,2009(9):66-69.
3
曾庆城,王水凤.
紫外荧光无损检测法:φ76.2/100mm晶片洁净度评价方法的探讨[J]
.电子材料(机电部),1994(3):6-9.
被引量:2
4
杨建生.
系统级封装使用的硅基板[J]
.今日电子,2005(10):56-56.
5
吴萍,吴泽华,罗运华,丁家峰.
低成本RFID标签天线的工艺与测试研究[J]
.电子技术(上海),2008,0(11):49-50.
被引量:2
6
牛琪.
影响光纤着色固化的控制因素[J]
.光纤光缆传输技术,2004(2):1-3.
7
柳玲.
荧光油墨浅析[J]
.丝网印刷,2008(4):27-28.
8
陈辉.
彩色LED的实现方案[J]
.科技风,2009(21).
9
黄钐,李银奎,李中华,钟辉.
新型电致发光材料——导电聚合物[J]
.国防科技参考,1996,17(4):30-33.
被引量:2
10
X、γ射线及紫外仪器[J]
.中国光学,1998(4):95-95.
中国科技教育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