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第四批判:《红楼梦》的美学批判 被引量:1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红楼梦》处于古典哲学的"黑铁时代",晚清的历史时间显然是一个哲思欠缺的文化语境,因此历史地与宿命地规定着文本的哲学精神的有限维度。《红楼梦》文本以非理性的方式混合与渗透于儒道释思想而缺失独立的主体意识,人物的心理结构消解主体的自觉意识和理性精神,隐喻着整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的双重式微。与此关联,《红楼梦》的悲剧性是有限的,偏重书写自然性的命运悲剧而对心理悲剧表现不足,难以激发接受者的情绪净化和精神提升。因此,《红楼梦》的审美精神是沉沦的、变异的,弥散着情感的阴影,呈现出非常态和非理想主义的审美趣味。《红楼梦》是一个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相互交织的文本,存在着神话元素和现实主义理念不相和谐的现象,主人公的性心理错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本的美感,其封闭的叙事空间和预设的叙事结果,客观上也使其艺术魅力有所减弱。
作者 颜翔林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81,共9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7

  • 1俞平伯.《红楼梦辨》[A]..见《俞平伯论红楼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91、196、194页. 被引量:4
  • 2胡适.《红楼梦考证》,胡适《中国章回小说考证》.上海书店,1980. 被引量:4
  • 3鲁迅著..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196.
  • 4俞平伯著..俞平伯点评红楼梦[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4:399.
  • 5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i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132页. 被引量:1
  • 6朱一玄编..红楼梦资料汇编 第2版[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984.
  • 7夏志清.《中国古典小说史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被引量:4
  • 8王图维:《静庵文集·红楼梦评论》,《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444页. 被引量:1
  • 9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40页. 被引量:10
  • 10黑格尔..美学[M],0:页.

共引文献226

同被引文献6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