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鲁迅与越文化关系研究的新开拓——评顾琅川新著《周氏兄弟与浙东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僻处一隅的浙东大地走出的鲁迅、周作人兄弟,作为站在时代思想制高点上的现代知识分子,在对浙东文化的接纳与扬弃、突破与升华中,走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但二人对浙东文化感应与取舍又不尽相同,使其在五四文坛各领一极,各呈辉煌。而鲁迅、周作人自幼寝馈其间的浙东大地及其文化有着怎样的内涵特征,对二人产生了何种相同或相异的影响,其各自的思想人格及审美个性又有哪些异同,
作者
王吉鹏
吴金梅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大连大学人员交流中心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8-91,83,共5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关键词
浙东文化
文化关系
鲁迅
兄弟
现代知识分子
新文化运动
审美个性
思想人格
分类号
I210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16
共引文献
2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1
肖向明.
民间信仰文化与鲁迅、周作人的文学书写[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6):122-135.
被引量:9
2
李仲凡.
诗情与诗艺——鲁迅与周作人诗观合论[J]
.社科纵横,2001,16(4):63-64.
被引量:2
3
张贺.鲁迅与周作人忆人散文的比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1).
被引量:1
4
钱理群.
有意味的参照——读孙郁:《鲁迅与周作人》[J]
.鲁迅研究月刊,1998(3):63-66.
被引量:7
5
王同坤.
崇高与和谐:鲁迅、周作人迥异的审美选择[J]
.鲁迅研究月刊,1996(2):50-52.
被引量:3
6
袁良骏.
鲁迅、周作人杂文比较论[J]
.北京社会科学,1993(4):55-63.
被引量:2
7
张菊香.
鲁迅、周作人文化心态异同论[J]
.鲁迅研究动态,1988(1):29-39.
被引量:2
8
赵京华.
鲁迅与周作人文化思想比较论纲[J]
.鲁迅研究动态,1988(1):50-56.
被引量:1
9
汤山土美子.
我对鲁迅、周作人儿童观的几点看法[J]
.鲁迅研究动态,1988(1):75-80.
被引量:6
10
高杰.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鲁迅与周作人人道主义思想之比较[J]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5(3):27-34.
被引量:1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哈迎飞.
谈鬼物正像人间——鲁迅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三[J]
.鲁迅研究月刊,2001(3):17-22.
被引量:4
2
《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3卷第246页.
被引量:45
3
周作人.《祭祖的商榷》,《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陈子善编,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88年版,第162页.
被引量:2
4
夏济安.《鲁迅作品的阴暗面》,《国外鲁迅研究论集》(1960-1981),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186页.
被引量:2
5
郭汉城.《重看绍兴目连戏》,《光明日报》,1961年10月31日.
被引量:2
6
《朝花夕拾·后记》,《鲁迅全集》第2卷,第334页.
被引量:3
7
汪晖.《新版导论(代)·“死火”重温》,《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20页.
被引量:2
8
《鲁迅全集·集外集拾遗补编·祭书神文》.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注4引明人笔记《致虚阁杂俎》.
被引量:1
9
《华盖集·“碰壁”之后》.《鲁迅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被引量:1
10
《华盖集续编·有趣的消息》.《鲁迅全集》第3卷.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29
1
钱理群.
略谈“典型现象”的理论与运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的一个尝试[J]
.文艺理论研究,1998(5):34-40.
被引量:12
2
木山英雄,张欣.
正冈子规和鲁迅、周作人(上)[J]
.鲁迅研究月刊,1990(8):40-45.
3
徐彦利.
20世纪末对周作人研究的八种角度与四点注意[J]
.河北学刊,2004,24(5):139-145.
被引量:2
4
丁文.
周作人早期散文研究述评[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1(3):42-47.
5
徐彦利.
九十年代周作人研究的八种角度[J]
.东岳论丛,2005,26(2):113-117.
被引量:2
6
徐妍.
从独白到对话:论孙郁重构鲁迅的话语方式[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31-36.
7
许祖华,孙淑芳.
京派研究的鲁迅背景[J]
.中国文学研究,2010(2):70-75.
被引量:2
8
胡锦.
鲁迅的儿童观及其对当今幼儿教育的启示[J]
.中国家庭教育,2010(3):75-77.
9
王姝.
周作人研究谈片[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23-27.
10
朱湘铭.
近三十年鲁迅与周作人比较研究述评[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3):192-198.
被引量:1
1
刘树元.
深刻质询人的存在与价值的艺术表达——评赵柏田的小说[J]
.文学港,2008,0(4):179-184.
2
傅祖栋.
“剑气”和“书气”——从散文看鲁迅与周作人对浙东文化精神的不同传承[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9,21(1):47-50.
被引量:2
3
魏丹丹.
论嵇康思想人格中的入世精神[J]
.湘潮(理论版),2007(12):58-58.
4
孙郁.
鲁迅的浙东脾气[J]
.学术月刊,2011,43(11):106-109.
被引量:6
5
陈方竞,穆艳霞.
对鲁迅与章太炎的联系及其“五四”意义的再认识[J]
.齐鲁学刊,2004(4):26-31.
被引量:3
6
郑健儿.
论苏青的现代性、根源与归宿[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6):1-4.
7
秦弓.
评《鲁迅与浙东文化》[J]
.鲁迅研究月刊,2001(9):72-74.
8
文平.
论黄庭坚的人格魅力[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26(6):162-165.
9
梁仪.
单恋者、怀乡者、寻梦者——试论戴望舒诗歌中抒情主人公形象[J]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8):110-110.
10
余彦芬.
试论嵇康的思想人格[J]
.学园,2013(16):199-200.
鲁迅研究月刊
2011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